长江商报消息 尽管高层明确警示房地产泡沫,明确提出要“抑制资产价格”,但未来房地产的走势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左右,而不是政策的调整或者对价格泡沫的担忧。对于那些土地供应不够、新开工面积不够的城市而言,恐怕仍将处在上涨的周期。
以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为例。北京今年房价的上涨在进入下半年后,后劲十足,支撑房价的各种因素都在预示着房价可能不会就此止步。判断北京的房价,应该关注三个指标:
一是土地市场。除了今年3月,大兴出了一个“地王”,土地市场并没有上海、深圳以及新“四小龙”那么火爆,根本原因是今年北京土地市场供应下降。数据显示,从5月至今,北京土地市场已连续3个月没有供一块地。并非因为北京无地可供,而是因为今年北京在土地供应上实现严控政策,明确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850公顷以内。
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前7个月,北京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02.1亿元,同比下降9.6%。这意味着,在需求和成交大涨的情况下,未来的供应仍然处在下降的通道。8月份,北京只有两个住宅项目入市,两个项目共新增住宅产品209套。
三是库存。自8月份以来,北京的住宅库存跌至6万套以内。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北京可售期房住宅的剩余套数为28932套,面积约398.7万平方米,可售现房住宅套数为32450套,可售面积约416.1万平方米。按照每月1万多套的签售,去库周期不足5个月,尽管北京市场已经是二手房唱主角,但新房库存的告急,势必对未来房价形成极大的上涨压力。
对其他城市房价走势的判断,笔者认为基本上可以参照以上三个指标来判断。凡是土地供应充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新房开工面积大的城市,未来房价趋稳是大概率。(经济参考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