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新能源车企“断奶”需倚仗技术创新

新能源车企“断奶”需倚仗技术创新

2016-09-19 00:05:2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将退出,行业持续发展要靠税收标准、政府采购等引导支持

□本报记者 黄聪

9月8日,财政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5个典型骗补案例。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这5家企业主要通过“虚构材料”和“未产先报”两种方式,共骗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超10亿元,涉及汽车3547辆,平均每辆车骗补金额高达28万元。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分析,受此影响,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会达到50万辆。这意味着,今年新能源车销量将比年初预计的锐减20万辆。

骗补也引起了部分正规生产企业的担忧。9月14日,湖北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车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公司对今年新能源车的产销目标没有变,但不排除未来对产销目标进行调整。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处罚骗补行为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期待国内出台更多补贴政策的“升级版”。

查处车辆占去年新能源车销量1%

上千辆汽车从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信息全是虚构,车企“一条龙”式造价骗得补贴超过2.6亿元;2000余辆汽车还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却声称完工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骗得补贴超7亿元……

9月8日,财政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相关情况,并公开曝光了5个典型案例,这也被业内称为打击新能源汽车骗补首次“亮剑”。

财政部公布的5个典型案例为: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均是在百余辆车仍未完工的情况下,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上述5家企业主要通过“虚构材料”和“未产先报”两种方式进行。经统计,5家企业共骗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超10亿元,涉及汽车3547辆,平均每辆车骗补金额高达28万元。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万辆。这也就是说,此次查处涉及骗补的车辆总数已超过去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百分之一。

今年销量或比预期锐减近30%

9月15日,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财政部此次采取的是抽查的形式,并且此次检查未涉及的企业,将由地方开展进一步核查,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骗补和违规谋补的企业数量或不止已公布的5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5家车企被查也让其他新能源车企成了“惊弓之鸟”。9月9日,宇通客车在回应骗补传闻时明确表示,不存在任何“标实不符”的情况,也从未接到过任何处罚通知。

宇通客车的快速辟谣实际上是因为“骗补风波”直接戳中了新能源车企的“痛点”——担心销量下滑。9月9日,在财政部公布骗补名单后的第二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了8月汽车产销数据信息发布会,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4.2万辆和3.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81.5%和92.2%。至此,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成绩为24.5万辆。

然而今年年初,中汽协曾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达到70万辆,按目前数据来看仅完成了35%。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分析,由于政策原因,去年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爆发。但由于受到骗补的影响,今年的销量目标不期待比中汽协之前预期的70万辆高。乐观来讲,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会达到50万辆。

许艳华说,现在车企正处于一种“纠结等待”的状态,纠结于2015年补贴没兑现,2016年揭露出骗补现象,但企业并不想放弃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等待观望国家对补贴政策的调整,所以很多企业后期将会很“慎重”。

汽车观察员肖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骗补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几乎没有改变,“但从统计数据上来讲,如果剔除2015年恶意骗补的车辆数量,数据基数发生了改变,未来趋势也会相应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车企对新能源车产销量的预计还产生偏差。”

整顿市场有利行业生产经营规范

尽管“骗补风波”暂时挫伤了车企的生产积极性,也让补贴政策蒙羞,但业内人士大多为此叫好。

许艳华表示,部分企业违法谋取利益的“骗补行为”对产业发展,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甚至对整个国家政策的转型都有很大伤害。从汽车协会的角度讲,“骗补名单”终于揭露了,这对整顿行业秩序、规范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

肖红认为,严厉的查处,不仅可以真正摸清市场的底细,还可以让车企“沉下来”,通过扎扎实实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壮大。

财政部2015年发布的补贴政策显示,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

“谁抓住了这5年,谁就站在了制高点。”肖越表示,一味的高额补贴只会让企业产生“惰性”,只看中一时效益忽略长期目标和规划,最后补贴一结束就会“树倒猢狲散”。政府财政补贴只能是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初级方案”“过渡方案”,要想让该行业持续发展,还需要依靠税收标准、政府采购、推广宣传等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

今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布,业内也将其看成“去补贴化”的扶持政策。

“‘碳配额’制实际上更加科学,相比国家补贴而言,长期来看可以杜绝骗补的投机行为,将市场引入到更加规范健康的轨道当中。”肖越表示,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的提高也意味着车企想要立足还是要依靠在关键的核心技术上进行创新。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