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3省15市聚会襄阳共商农业合作,第三届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对接签约6500万
□本报记者 陈妮希
潮涌汉江,大地生金。昨日,为期4天的第三届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在湖北襄阳闭幕。展会期间河南、陕西、湖北以及境内外近700家企业携带优质、特色农产品齐聚襄阳,共谋农业大合作。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抱团发展、共同成长才能赢得未来,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就是区域合作的重要成果。”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表示,当前,汉江流域城市正面临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这个国家战略的历史任务,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而农博会的举办也将成为汉江流域农产品展示特色、打造品牌的新载体,汉江流域城市互动交流、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农博会产销对接签约6500万
9月23日上午,气势恢宏的展馆内外人潮涌动,凸显“绿色”“生态”的名优特农产品吸引了汉江流域内外数万客商和消费者。
中粮、双汇、神丹、福娃、土老憨、银鹭、好想你……一号馆汇聚了世界500强和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其中,泡椒藕带、香菇木耳、紫薯米浆、小龙虾、烧烤鸭脖、糖水蜜橘、特色鱼等各类具有汉江流域特色的农产品琳琅满目。
“农博会是一年一度推广新产品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好机会。”湖北惠致农贸有限公司经理周洋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现代农业企业,也是湖北省水生蔬菜研究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点单位。“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在原有水生蔬菜售卖的基础之下,推出了泡椒系列的藕带、莲藕等休闲新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公司已发展种植基地9个,面积2.4万亩,预计可年产莲藕5万吨。
再聚汉水之滨,共享农博盛宴。位于2号展馆的襄阳展区格外醒目,本土各参展单位纷纷放出了“大招”,来自南漳、保康、谷城等地的参展商纷纷拿出最好的农副产品,为自己招揽人气。“这是我们公司刚上市的葛汁饮料,纯天然,清火解毒。”湖北绿珍葛业老总不遗余力地介绍,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老百姓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追求,已经拓展到主食之外的休闲食品、保健品,这为葛根产业开发高端产品孕育出了相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此专注式的研发也被各界寄予厚望,希望葛根加工企业摆脱依靠走量、低利润产品的市场模式,在高端产品的研发上狠下功夫,依靠科技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
记者了解到,本届农博会由湖北省农业厅和襄阳市政府共同主办,以“生态汉江·开放共享”为主题,吸引了约700家企业前来参展,携带数千种知名农产品集中展示展销。4天展会期间,还举办汉江流域一二三产业融合高峰论坛、汉江流域农耕文化传承与有机农业发展专题报告会、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第27届全体会议高峰论坛、产销对接洽谈会等多项活动。
其中,作为每届襄阳农博会的“重头戏”,“产销对接洽谈会”上,主办方在上届“农业企业、超市、学校”三方的基础上,新增农业合作社、电子商务、金融企业,增强对接效果。襄阳市70多家农业企业、100多家专业合作社、15家金融机构、30多家电商企业、10多所学校,以及10多家商超参加产销对接洽谈会。在本届农博会对接会上,对接签约总金额达到6500万元。加上前两年,产销对接洽谈会共签约项目20多个,签约金额1.02亿元。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截至目前,三届农博会累计签约金额高达1.67亿元。
农博会首日销售8900万元
一届比一届丰富的展销产品,更加实惠的价格,连续三届举行的汉江流域(襄阳)农业博览会,不仅见证了汉江流域的春华秋实,更成为襄阳市民的一场嗨购盛宴。
家住襄阳市白马广场的李女士,一大早便搭乘公交来到四季青农贸城。“前两届农博会我也参加了,买的木耳、香菇,一家老小都爱吃。得知襄阳举办第三届农博会,家人早早开出了购物清单。”李女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说,农博会人气火爆,参展商还在上货时,一些市民已经迫不及待要购物了。
从随州市区前来游玩的何女士不到11点便装满了购物袋。记者打开购物袋看到,豆乳、银耳、核桃、蜂巢蜜等日常农产品占据了购买品种大大半。 “香菇、木耳其实是我们随州特产,但是今天听说这有农博会过来一看,觉得品种还不错,是野生的,且价格比市场便宜,才150元一斤,就买了一些准备带回去。另外,一些现场展示的免费试吃的豆干、鱼也别具风味。”何女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不枉此行:“实在是多了拎不动,感觉都可以‘背一座小山’似的特色产品回去慢慢品尝。”
在连续三届农博会“品牌效应”带动下,前来“赶集”的市民热情高涨。第三届农博会首日观展人数3.8万人,现场销售额8900万元,与去年农博会首日销售额相比略有下降。对此,襄阳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农博会开幕首日是工作日,而去年是周六开幕。
如今,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已晋升为国家2A级综合展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力越来越强,辐射面越来越广,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
打造“百里生态有机长廊”
在汉江流域(襄阳)农业博览会上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随处可见。来自襄阳谷城县企业汉家刘氏茶是襄阳茶产业的领军品牌之一,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在参观该展区时说:“襄阳应以‘中国有机谷’为契机,发展好有机茶产业。”
记者了解到,襄阳市地处汉水中游,气候南北兼宜,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市,但其位于荆山腹地的西南山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守着绿水青山却挣不到钱、致不了富,人均收入低于湖北和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推进山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
襄阳历经近8年的探索实践,从建设规模化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到打造“百里生态有机长廊”,再到建设集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科普试验于一体的有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终于找到了一条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吹响了建设“中国有机谷”的号角。
因产业集群发展,所以谓之“谷”。2013年7月,襄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西南片的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及汉江沿线的老河口市四县市相邻区域约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业资源整合起来,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有机农业,全力建设“中国有机谷”,其中南漳县为“核心区”,其他三个县市为“拓展区”。2014年9月,“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
如今襄阳“中国有机谷”产业形态已由有机种植发展到有机种植、养殖、加工、观光旅游等多种形态,产业链条已由种植两端延伸到种苗繁育、有机肥和植物农药研发、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南漳县形成了有机农产品综合加工园;保康突出有机核桃、有机蓝莓和有机中药材加工;谷城突出有机山茶油、有机茶叶加工;老河口市突出有机油脂、有机水产品、梨、桃等果蔬加工。各县市同步打造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稳抓重点推进有机农产品加工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
如今,青山绿水成为了襄阳山区百姓的金山银山,“中国有机谷”成为了襄阳人民的“舌尖安全之谷”、“绿色发展之谷”、“田园风光之谷”、“财源茂盛之谷”、“小康幸福之谷”。
市民在农博会上选购农产品。本报记者 陈妮希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