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拿矿泉水里伪造的“漂亮”数据糊弄谁

拿矿泉水里伪造的“漂亮”数据糊弄谁

2016-10-24 00:56: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新闻背景】

一家企业竟把环境自动监测仪的探头放在矿泉水瓶子里,得出了一张“漂亮”的污染物处理记录表。治理造假的秘密被揭开后,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因涉嫌伪造监测数据被移送公安机关。

尽管新环保法已正式实施,且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等都成为环境执法的新手段,其中明文规定监测数据造假将对责任人行政拘留,但仍有企业胆大妄为。

一方面,国家逐步重视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保证环保“政绩”,一些地方动起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歪念;另一方面,目前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线监测网络的资金已逾百亿元,能够监控上万个污染源。但如此强大的监管网络,却无法遏制企业的环保违法行为。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不仅直接误导环境管理决策,而且严重损害环保部门和政府公信。新环保法已将监测数据造假问题从行政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然而,追究企业造假、环保部门造假易,追究地方政府造假难。即便不考虑指使他人篡改、伪造监测数据者等位高权重的因素,单是追责时想找到指使造假的证据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保障,是保护环境的“红线”,对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一方面,必须增加自上而下的数据抽检核对,并相应增强法律责任等层面的问责力度,要让造假者付出比环保政绩所可能带来的收益更大的代价。另一方面,扩大环境监测的参与度,引入媒体和公众对环保监测开展全程监督,让监测数据造假面临更多障碍。不仅要使污染企业“不敢为、不能为”,还要推行“阳光排污口”行动,即将企业排污口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同时还要鼓励公众对企业数据举报、质疑、排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工人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