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新闻背景】
有视频,未必有真相。“先发钱直播,拍完后再收回去”,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两名男子在某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彝族自治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给村民发钱,而在直播结束后,又把钱拿回来。据报道,涉事男子为某直播平台主播;他已承认此事,目的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
当地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若获证实,这种伪慈善实属恶劣。披着慈善马甲,却行不义之事,即便不对穷人温柔以待,也不该把他们当成道具。除了“慈善”之外,该事件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直播,一个是主播。涉事主播在直播平台上卖力表演“慈善”,所消费的不只是凉山农民的善良,还有粉丝的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主播赚到的就是满满一口袋”。
一方面,全民移动直播的时代款款而至,技术改造生活,这是科技的魅力。另一方面,网络直播泥沙俱下,直播平台乱象丛生,不乏淫秽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等违法违规信息。新生行业既需要发展空间,也离不了适当监管。
如果相关从业者只顾踩油门,追求飙车式的快感,把不准方向盘,就面临倾覆的危险。网络直播业亦不例外。对于主播而言,不该靠满足粉丝的窥视欲、猎奇心、恶趣味而博出位;对于平台而言,更应该尽到监管责任,野蛮成长毕竟难以持续,吹大的虚假繁荣最容易破裂。
毫无疑问,对网络直播的监管越来越制度化,也越来越法治化。但从制度安排到层层落实,尚有不短距离。遏制乱象,从提高门槛到实时监督再到事后惩处,每个环节都不能失守。直播因其实时性的特点,管理难度较高,从业者们更应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站在科技时代的高地上,勇于承担使命,不让责任抛锚,整个行业才越来越有前景。
(人民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