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上周末,证监会下发了9家企业的IPO批文。由此,今年以来,共计有186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
业界对此的看法是,新股发行的速度有所提速。那么,对于IPO提速,我们该如何看待?笔者认为,我们没必要总是盯着IPO小幅提速不放,这仅仅是个表面现象,拟上市企业质量的提高,以及融资额度相对较小,这才是重点。
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IPO小幅提速,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股发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作为配置金融资源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通过IPO等直接融资形式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和创新,这是一条被成熟市场多次证明有效的路径。
其次,虽然今年以来,IPO的融资功能得到恢复,甚至在发行方面有所提速,但是,融资额度并没有提升,反而出现回落。以今年拿到批文的186家企业为例,经过统计,他们的筹资总额度大概在1278亿元。这与以往相比,筹资额度大幅下降。这应该与监管层出于稳定市场的预期考虑不无关系,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同时,也是保护投资者和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监管层对IPO企业的审查愈发严格,加大了对拟上市企业的前期核查,使得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主动退出。在这种情况下,从目前排队的企业来看,它们的质地相对来说也是较好。今年以来已经有73家终止审查。而这也是近三年来,IPO企业终止审查数量最多的一次。特别是从今年6月份-9月份这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更是达到了56家。其中,主板、中小板企业29家,创业板企业,27家。
总之,对于IPO小幅提速,我们没必要过分担心,也没必要心存畏惧。毕竟,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这是主基调。(证券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