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新闻背景】 “拿着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激动的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终于,可以在朋友圈做代购了!”日前,有媒体关注海外代购,表示“代购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短评】 留学生代购火热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蒙混“过关”,游走在法律边缘。为了增加价格竞争力,一些代购者选择逃避关税,此举隐藏着风险。而为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还有留学生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贸然赚钱,有的甚至因代购毒药被判监。
在留学生之外,各种“代购”问题也让人揪心。比如假冒伪劣。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微信号、几张商品图片再加上几段热情洋溢的文字,一家“微店”便开起来了。事实上,很多高仿“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购物小票可以“任性”打印,交易记录、买家秀等也可以“自导自演”……
此外,还有售后服务不畅,维权困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海外代购更多的是委托代理的关系,个体代购者常常难以被认定为是经营者,因此代购往往建立在双方自觉守信的基础上,“不可控”因素太多,消费者也很难维权。对此,监管存在着不小的难度,今后还可专门针对海外代购出台相关法规;而对消费者来说,当然还是要擦亮双眼,多长点心。(广州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