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双11”网购指南:新零售时代 怎样买买买?

“双11”网购指南:新零售时代 怎样买买买?

2016-11-11 00:56:0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陈妮希 黄聪 雷玮 江楚雅

今日凌晨,“双11”狂欢节大幕开启。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去年的912亿元,进入第8个年头的“双11”,其意义已不仅仅是电商平台硝烟弥漫的一场促销大战。

电子商务与传统制造业、零售业的深度融合,让每年的“双11”成为新零售的全新“试验场”。市场分析机构IDC认为“双11”已经成为引领新零售的风向标,并这样概括今年“双11”中蕴含的商业变革:“规范化,不仅仅是低价;互动化,不仅仅是购物;一体化,不仅仅是线上;全球化,不仅仅是中国。”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根据预测,2016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

电商平台

“双11”不玩噱头式“价格游戏”

随着“双11”临近,市场消费期待也达到了高点,但却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相比往年,今年“双11”很多电商平台的折扣和优惠力度明显缩水,玩法花样百出但实际上套路很多,有些优惠券都要收费领取了。一些人甚至表示,今年将不会“剁手”。

昨日,湖北省互联网四小龙之一、平价电商卷皮表示,“双11”经过多年运作,用户对于电商消费早已常态化和趋于理性,过于噱头、复杂的营销,某种程度上透支和干扰了用户的消费热情。“双11”还是应该回归简单,给用户真正的实惠。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卷皮在今年上半年成为电商增长最快黑马,目前在用户规模上仅次于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已经是全国第6大电商平台。

零售商

物流快递效率开启“三合一”模式

新零售业态下,拥有全渠道的品牌在即将到来的“双11”大战中渐渐凸显优势。

作为在全国拓展了2000多家门店的汉产企业、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成为天猫零食类目唯一的全渠道合作伙伴。良品铺子负责人介绍,今年“双11”其整体战略定位“新零售”,概括为以“全球化、全娱乐、全渠道”为特点、同时确保物流快递效率的“三合一”行动方案。在全渠道的规划中,最具有颠覆性的玩法,就是联合阿里一起试水“极速达”和“云货架”的新业务,即“线上下单、门店发货”、“门店扫码、物流发货”的创举。

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渠道的销售额就给良品铺子整个公司带来45亿元的收入,主攻线上的三只松鼠依托互联网渠道,在2015年卖出了25亿元;被好想你收购的百草味,也在电商渠道兴起之后,关闭了大量门店,2015年销售额为10亿元。

决战“双11”

各大品牌线上线下联动布局

今年“双11”,可谓线上线下渠道真正打通的一年。

为迎战一年一度的“双11”终极之战,小米公司公布了主题为“小米黑科技 燃爆双11”的2016“双11”最终攻略。据悉,天猫方面专门为小米准备了一次“大牌专场”,11日当天下午15:00,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将现身淘宝头条,开启在线问答,与用户互动。据悉,本次小米“双11”将有六大手机新品首卖,以及两个特供版新品,小米商城、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以及苏宁旗舰店、线下小米之家各门店将全平台开售。

同程旅游则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通过视频直播的模式实时介绍产品特色,还特别推出“定制旅行”主题会场和“百旅会特别专区”。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今年除了发放3亿元红包外,线下平安集团100多万保险代理人也奖参与“双11”疯狂购车节信息传播和销售。

狂欢节嗨购指南

电商促销高峰往往是各类欺诈现象活跃期,为了让消费者能“无忧网购”,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发表“双11”网购指南。

购买前,做好购买攻略:

1、看好促销规则,收好优惠券

“双11”是一年一度的电商促销盛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都参与其中,有预售、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活动。消费者在下单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家促销规则,领取商家优惠券,以获取最大的优惠力度。

2、提前比价,举报“虚标原价”行为

虽然商家都打出“最低价”口号,但各电商平台的同款商品还会出现一定的价差,建议消费者下单前通过第三方购物比价助手提前比价。此外,一旦发现商家“虚标原价”、“先涨价后降价”,及时向电商平台或监管部门举报。

3、运用消费金融,省更多

“双11”电商企业也想尽办法“掏空”消费者钱包,为了让消费者尽情购物,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消费金融等也推出一定的活动,例如12期免息等。消费者若购买价格较高商品,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购买。

4、看好保质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对于如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有保质期的商品,消费者最好提前查看商家发货商品的日期以及有效期,以防买到临期商品或过量购买导致商品过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此外,理性消费,切莫因价低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本报综合)

武汉交警发布“双11”商圈出行提示

本报讯(记者 李璟 通讯员 李佳 张勇)“双十一”恰逢周五,市民购物与出行游玩需求叠加,预计晚高峰交通压力显著增加,尤其是大型商圈周边道路,交通压力或将持续至周日。昨日,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发布商圈周边出行提示,建议市民合理规划出行线路及时间。

预计最拥堵十条道路为:珞狮路(八一路-南湖大道)、珞喻路(珞狮路-光谷广场)、武珞路(中山路-珞狮路)、中北路(洪山广场-秦园东路)、中南路(武珞路-洪山广场)、武胜路(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友谊路(沿河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大智路-友谊路)、京汉大道(大智路-友谊路)、汉阳大道(江城大道-鹦鹉大道)。根据交通预判,武汉各大商圈交通出行将十分集中,尤其是晚高峰。可能拥堵的包括:武珞路、中山路、徐东大街、友谊大道、珞狮路、中北路、珞喻路、民族大道、鲁磨路、虎泉街、关山大道、解放大道、武胜路、汉正街、汉阳大道等。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