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抢占资本先机,107家企业登陆股市
□本报记者 陈妮希
第一天即募资超500万元,不到一周便募资1000万元,这样的融资速度令人惊叹。可对于贺星来说,这样的结果却是欢喜与泪水交加的过程。
投身于健康产业20多年的贺星,是位于武汉市光谷生物城的武汉知行智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CEO,这家初创型企业即将推出的云计算健康医疗公共服务平台,把体检出来的健康数据自动生成报告,结合医疗、心理辅导、健康管理等方式实现在线医疗。这位衣着朴实的创业者在历经多次资金困局后,在光谷生物城的引领下,开始谋划着一场新革命——挂牌“科技板”。登板首日,武汉知行智成健康管理公司在挂牌现场获得深圳投行圈公司1000万元的投资意向。
事实上,像武汉知行智成公司这样顺利挂牌抢占资本先机的例子,只是光谷生物城众多企业其中的一个缩影。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表示,成立8年来,光谷生物城为了承接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型创业企业的“萌芽”和成长。并借力于优化检验审批生态,完成从单一产业集聚向功能丰富的“生态圈”蜕变,构建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健康产业“生态圈”,助力企业抢占资本市场先机。
目前,光谷生物城已有107家生物企业登陆主板、中小板、新三板、科技板,其中,新三板企业20家。
光谷生物企业受资本市场广泛关注
近日北陆药业以65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定向发行的股票362.3188万股,增资完成后持有其10%的股权。
芝友医疗于2011年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从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试剂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抓好科技创新的同时,芝友医疗坚持规范管理,抓住新三板的有利时机,积极进行登陆新三板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7月13日获得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批准,成功挂牌新三板。目前光谷生物城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资本市场被广泛关注,友芝友医疗能入资本市场“法眼”并非个案
此前,去年12月21日,润达医疗公告称拟协同上海盛瑚分别以500万元、2750万元对武汉海吉力增资,增资后公司、上海盛瑚分别持有海吉力3.6%、20%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16日,伴随着交易大厅金色大钟洪亮、悠扬的钟声,来自光谷生物城的4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率先尝鲜,集体登陆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板”。
光谷生物城负责人介绍,42家企业在科技板集体挂牌,标志着光谷生物城入园企业走上了大规模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该园区将继续发挥金融资源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助推作用,结合企业特点,多方整合股权投资资源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小而美”化身细分行业领导者
如果说,光谷生物城里“小而美”的企业为数众多而不太引人注目,那么它们抢占新三板先机后,迅速崛起为细分行业领导者的华丽转身故事,却是一直都在上演。
近日,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国家重大专项中,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德生物)牵头承担的“基于微流控高通量芯片的新型高灵敏传感系统开发及应用”项目经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多轮严格评审后正式立项。
作为光谷生物城里一家体外诊断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明德生物此次能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立项,不仅是国家对于企业创新科研的重大支持,更是企业从事自主研发以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有力见证。
2008年,专注于从事体外诊断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明德生物将生命的嫩芽落户到了光谷生物城,历经8年的风雨成长,这家企业走过了从初创企业向资本市场挺进的风雨路程,摇身成长为国内现场快速检测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从2014年挂牌前年收入2600万元到挂牌后2014年收入5800万元,2015年收入约1亿元,净利润约4000万元,缴纳税收约2000万元。明德生物在挂牌新三板后企业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3%、72%,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
去年,明德生物在2015年新三板最具投资潜力公司中排名第一,同时在新三板最具成长性公司中排名第二,且在全国现场快速检测(POCT)行业中排名第三,已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领导者。主营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同时在亚州、欧盟、南美等多个区域均实现销售覆盖。
现据明德生物发展的需要,已向证监会申请转板,目前证监会已经受理,将成为生物城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目前企业估值23.16亿元,在新三板市场收盘价46.80元/股。
“保姆式”服务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
“生物产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产业。”据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鲍俊华介绍:“要研发、要结果,事实上是需要大量资金来做支撑。这就出现了一些在国外工作过的生物人才利用自己的身家资本或者开其他类型的公司来支付生物事业的投入资金。可是这种投入有很多也是难以看到结果的。有一部分能进入临床,有的甚至还没到临床阶段就夭折了。也可能出现你研发出来的时候,别人抢先一步研制出来了等不稳定因素。”
“从审批临床到动物实验人体试验等众多流程中,都需要厂房、研发设备等基础成本,给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为此,光谷生物城全盘规划,提出一个前沿的构想:打造一个适合生物企业生长的“生态圈”。将生物企业从出生期、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需要的要素,一一配置完全。
就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来说,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研究院成了企业创新研发的高地。其下设六大研究中心,建有公共服务平台和中试转化平台,在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专业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囊括生物技术基础仪器、分析检测、高通量筛选、生物制备与中试、分子成像与模拟等8个公共服务子平台,配备生物实验大型仪器设备267台,其中包括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X-ray单晶衍射仪等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这些高标准、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长春谈到,企业只需要通过网上预约,并支付少量的服务费,就可以轻松使用这些仪器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殊性,生物产品要推向市场,必须要拿到上市的“通行证”——通过省市相关机构的检验和审批。光谷生物城整合省、市服务资源,企业“足不出园”,便可办理生物药品的检验审批手续。
此外,湖北省正在用“资本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树”。10月10日,长江产业基金举办生物医药大健康首次行业专场推介路演活动,礼来亚洲基金、招银国际、TCL创投、建银国际、长江证券产业金融、天风睿通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来汉,与湖北省内10家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企业面对面互动交流,实现初步对接。
交流会现场,招银国际董事总经理余国铮向现场参会的企业家介绍:“目前,招银资本的百亿资金正在寻找优秀的投资标的,已持续跟进湖北、武汉的多个项目,同时,将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湖北。”
建银湖北产业基金副总经理谭运波表示,湖北、武汉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快,现场展示交流的部分企业,希望后续能进一步对接,最终实现合作。
如今,作为湖北最新产业版图上的经济支柱,光谷生物城正加速形成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健康产业生态圈。伴随着同济医院光谷分院、省人民医院东院、省妇幼保健院、中法医院等大医院落户,为企业临床实践插上了腾飞翅膀,用行动践行了“企业是园区的主体,服务是园区的生命”的承诺。
光谷生物城全景。受访者供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