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汽车零整比不降反增 售后被疑垄断

汽车零整比不降反增 售后被疑垄断

2016-11-14 00:08:5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我国《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起草进入尾声,将打破部分厂商和经销商掌控价格局面

□本报记者 黄聪

时隔半年,10月底国内权威机构统计显示,汽车零整比整体不降反增,这让售后服务垄断之疑再度泛起。

长江商报记者详细统计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简称“两协会”)近日发布的汽车零整比100指数的具体数据,发现“零整比”指数前20位车型中,德系车占了16个名额,其中奔驰和宝马的5款车型“夺得”前五位,并都超过600%。而在“养车负担”前20位中,德系车又占据了15个名额,而且前11位均是奔驰、奥迪、宝马这德系车“三驾马车”的车型。

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零整比在300%左右为合理范围,超过600%以上说明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目前,我国《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起草工作已进入尾声。业内人士认为,《指南》出台后,将给汽车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做出规范,汽车的修护环节将会有充分的市场竞争,逐渐打破由部分厂商和经销商掌控价格的局面。

汽车零整比指数上涨

“零整比”从两年前走进人们的视野。2014年4月,两协会首次发布“汽车零整比指数”,其中高达1273%的奔驰C级车零整比曾震惊业界。

零整比达1273%,意味着更换奔驰C级车全部零部件的价格,等同于购买12辆奔驰C级新车。此后每年的4月,两大协会都会发布全新一期零整比指数,每年10月对当年指数进行更新。

今年4月,长江商报报道了车主李先君(化名)更换一辆德系车前灯灯罩的遭遇。李先君表示,当时4S店报价1.5万元,而他到一家汽车会更换后,总共花费不到3000元。

长江商报记者依据两协会4月份发布的汽车“零整比100指数”研究成果发现,发布的100款车型零整比中,德系车占23款,其中零整比指数“超标”车型多达19个。

半年时间过去了,两协会10月底再度发布“汽车零整比指数”,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汽车零整比竟然小幅上涨。

两协会介绍,汽车零整比100指数体系是由汽车零整比系数、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三个互相关联的指数构成,以综合反映消费者在购车、用车、养车过程中,汽车用车成本负担变化的经济参考指标。

此次汽车零整比100指数为330.02;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100指数为14.45。而今年4月,这两个指数分别为329.35%和 14.33。10份发布的数据显示,汽车零整比上涨的有44个车型,下降的有38个车型,其余18个车型没有变化。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上涨的有35个车型,下降的仅为17个车型,其余48个车型没有变化。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就车型而言,德系车零整比指数依旧高居排行榜前列。指数最高的20款车型中,德系车占据了16个席位,其中奔驰和宝马都有6个,奥迪有4个。

与4月相比,此次零整比最高前四个车型,依然是北京奔驰GLK级(861.1%)、北京奔驰GLA级(786.81%)、北京奔驰C级(704.41%)和北京奔驰E级(623.23%),而且指数变化不大。不仅如此,此前低于600%的华晨宝马X1也以602.72% 的数值跻身“指数畸高”行列。

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零整比在300%左右为合理范围,高出合理范围并不能直接说明车企存在垄断。可是,这些车企如果没有高度垄断,零整比指数很难超过600%以上,“换句话说,远超合理水平的零整比指数,至少为人们传递出一个信号: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养车负担最高相差9倍

除了“汽车零整比指数”,两协会此次还首次发布100款常见车型养护负担指数。

据了解,养护负担指数是计算在汽车厂家建议保养周期内(自新车使用之日起3年或行驶里程60000公里),车主每百公里养护所需支付的人工工时费和更换配件的费用,反映车主养护费用负担的高低。

从公布的数据上看,零整比指数高也伴随着养护负担较高。

长江商报记者依据数据统计发现,养护负担指数最高的车型是梅赛德斯奔驰CLS级,为42.37,即每百公里的养护费用为42.37元。同时,梅赛德斯奔驰S级、北京奔驰C级、北京奔驰E级、北京奔驰GLK级分列二至五位,为40.85、37.81、34.43、33.55。

德系车的养护负担依然位居前列,在排位最高的前20款车型中占据了15席,其中奔驰有6个,宝马都有5个,奥迪有4个。同时,德系车还“包揽”前11席。

与之相对应的是,养护负担指数最低的5个车型分别是广汽丰田雅力士、长城腾翼C30、广汽丰田雷凌、长城哈弗H6、东风风神S30,为4.69、5.24、5.66、5.74、5.95。梅赛德斯奔驰CLS级与广汽丰田雅力士相比,养护成相差9倍。

“高端车的养护成本高也在情理之中。”11月9日,武汉市武昌区一家汽车经销商售后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普通中低端车型的养护费用在500元上下,而高端豪华车型一般不低于1500元,“两种类型汽车在保养材料、人工费等方面都有差别。”

武汉市洪山区的一家汽车维修厂的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除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发生故障以外,消费者可选择到普通修理厂进行养护,“普遍而言,品牌4S店的人工费和配件价格要高出市场价的40%左右,而一般零部件因为均是汽车厂商的代工厂生产,所以不用担心不是‘原装’的问题。”

不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组在调研过程中以车主身份体验保养服务时,发现仍有部分4S店未主动向消费者详细公示周期养护的零配件价格及工时费,或未将相关收费标准张贴于明显位置。

两协会建议,此次负担指数的发布也是建议各位消费者在买到新车后,务必要查验《保修和保养手册》或《用户手册》是否随车交付,并要仔细阅读手册中,汽车厂家对于车辆整车质量保修的说明,以及周期内对不同零部件的保修里程或时间的约定,避免因4S店的误导宣传过度维修。同时,也要预防因不按规定的里程间隔进行保养而导致保修索赔失效。

汽车零部件价格上涨成趋势

除了德系车外,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次调查中,汽车零部件价格上涨成为主要趋势。

两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汽车零整比上涨的有44个车型,下降的有38个车型;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上涨的有35个车型,下降的仅为17个车型。最大的特征是原来零整比指数在平均指数329.35以下的车型涨幅最多。其中韩系车上涨幅度比较大,且车型也占据了上涨车型中的大部分。在两项指数涨幅居前的十个车型中,韩系品牌均占到6个,分别是东风悦达起亚4个车型,北京现代2个车型。

其中,东风悦达起亚K2、K3占据两张榜单的第一,其中K2的零整比从222.41%上涨到238.13%,涨幅达到7.07%;常用配件负担指数从11.05上涨到14.02,涨幅多达26.96%。

两协会负责调查的相关人士称,K2的常用配件涨幅都在两位数,涨幅最高的前保险杠的价格从406.72元涨到978.80元,涨了1.4倍。在历次汽车零整比研究和发布的引导下,汽车配件价格总体呈现平稳并理性回归的背景下,韩系品牌车型配件价格逆市上升,尤其是与消费者日常用车成本密切相关的常用配件价格异常上涨,加重了消费者用车成本负担。

11月11日,汽车观察员肖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奔驰的零整比指数和养护成本持续保持高位实属意料之中。在前两年反垄断的压力下,奔驰虽多次下调零部件价格,但与国产化进程相对较高的宝马和奥迪相比差距不小,这也是其零部件价格居高不小的主要原因。

记者发现,实现国产后,一汽奥迪Q3和华晨宝马3系的养护负担指数仅为18.69和17.93。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局长张汉东表示,《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在今年3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目前起草工作已进入尾声,《指南》在结构上匹配《反垄断法》,内容上重点关注与新车销售、售后配件流通以及售后维修服务,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我们相信《指南》的制定和出台,将有利于增进执法透明度,在确保有效反垄断监管的同时,降低汽车业经营者的合规成本,提高汽车经销和售后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指南》正式出台后,将给汽车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做出规范。” 肖红说,我国的《反垄断法》的表述相对宽泛,在具体行业需要进一步细化,“今后,汽车的修护环节将会有充分的市场竞争,逐渐打破由部分厂商和经销商掌控价格的局面。”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