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应对“幼儿园荒”解燃眉急更要谋长远

应对“幼儿园荒”解燃眉急更要谋长远

2016-11-16 01:44:2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新闻背景】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政策研究所教授李玲近日发表论文,其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从2019年开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2021年将成我国学前教育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在园幼儿数预计近5800万,幼儿园预计缺口近11万所,幼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300万,学前教育经费供给量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

【短评】教育领域政策的制定,牵涉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政策具有前瞻性,能够合理地适应未来一定时期的社会变化,更需要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广开思路、广开言路,避免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建设”“闭起门来定政策”。目前,很多省级、市级示范型幼儿园依然处于封闭式招生的状态,许多小区内部的幼儿园也是“铁将军”把门,只对内不对外。照理说,每一位依法纳税的中国公民都缴纳了教育附加费,可能够享受到“普惠式”幼儿园的,还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很少一部分单位。这造成了实质意义上的教育不公,不仅加剧了家庭的教育焦虑情绪,更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应对“幼儿园荒”,要想办法化解当前的燃眉之急,更应谋划长远的布局,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短视,造成二三十年之后的教育资源过剩危机。想要应对当前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不妨借鉴教育附加费的施行方式,给全体适龄儿童家庭发放一定的学龄儿童教育补助,缩小现有民办园、公立园的收费差距,均衡不同幼儿园之间的办学水平,仿照就近入学、多校划片等教育政策,让更多民众能有机会进入心仪的幼儿园,不再为“入园难”而犯愁。(新华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