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出海”并购、收购医院、布局互联网医疗等成险企切入“医养”产业新途径
□本报记者 但慧芳 郑玮
泰康保险和合众人寿近期在海外“医养”市场数亿规模的投资,再次将保险公司对“医养”领域的“兴趣”展现出来。
近日,泰康保险对外披露,与北星地产金融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总资产价值逾61亿美元、逾450处资产组合业务。合众人寿称将联合信泰资本以9.3亿美元的价格联合收购Welltowe持有的美国养老地产和长期/急症后期护理设施资产包。
11月19日,泰康人寿湖北分公司银保幸福有约负责人吕静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双方达到互利共赢局面。”
11月20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趋势相当于对原有的‘拿地建房’模式的战略延伸,从简单的设施建设到对核心管理技术、服务等产业链下游的完善,将会使保险公司在‘医养’产业上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
从建养老社区转而布局医养产业链
合众人寿海外养老“棋局”再落子。近日,合众人寿联同信泰资本、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Welltower,Inc.发起一笔约9.3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收购美国13个州的39家养老护理社区。
泰康集团在“出海”投资上亦不落后。泰康集团近期对外公布称,其与北星地产金融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总资产价值逾61亿美元、逾450处、遍布于美国和英国的医疗、养老物业资产组合业务。其中,泰康本次投资所获权益对应的总资产规模约10亿美元。
此外,阳光保险收购阳光融和医院,并连续推出客户使用的医疗服务、开发专属保险产品;平安集团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持续发力。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超10家险企主要通过拿地投资或计划投资养老社区等模式进军“医养”产业,今年以来,险企对“医养”领域的布局模式多样。
11月18日,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集团在医养结合方面,正积极探索围绕阳光融和医院,建立以高端医疗和专业护理为特色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网。并将养老服务与保险深度结合,形成‘保险+医疗+护理养老’模式。”
“目前泰康医养结合是借鉴美国CCRC(持续关爱养老社区)养老理念,将养老需求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障碍和终极关怀5个阶段,同时以‘家’为理念,医疗上引进社区配建二级康复医院。”吕静表示,根据客户保险费交费总额不同,泰康客户对应享有的医疗和养老增值服务不同。
“目前保险公司不再仅关注拿地建养老社区,而是下沉至‘医养’下游产业链,推进‘医养’布局更为完善。”朱铭来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
医养产业链实现养老、医疗、保险端互联互通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在“医养”领域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
阳光保险一资深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未来行业间的资源整合将不仅限于保险产品的提供和单纯的股权收购,多元化资源整合有望出现。
“保险公司和客户在医疗控费、医疗风险防范上保持利益的一致性。”朱铭来表示,针对目前保险投资医养“投资大、回报慢”等风险,险企需建立长远投资计划,不能走“快进快出”的模式。此外,险企投资医养还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降低投资成本和改进险资投资相关指标。
“目前保险产品与‘医养’服务对接上还略显不足,险企可开发专门对接‘医养’服务的产品,用专门的资金进行‘医养’投资,降低投资回报风险。”朱铭来对记者强调。
有保险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此前被认为保险机构“医养”产业链上可能存在“养有余而医不足”、“医有余而险不足”等问题,核心在于医疗端、养老端、保险端未建立紧密联系,产业链各个环节未打通。从保险公司角度看,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通过控股医疗端并建立医养结合产业链实现养老、医疗、保险端互联互通。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