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期股指不断向上拓展空间,整个市场人气有所提升。与投资者活跃相伴随的,是保险资金频现“异动”,或短炒,或举牌,不亦乐乎。保险资金的进场在受到市场关注的同时,也频频招致监管部门的问询。
中国建筑日前发布公告称,截至2016年11月18日,安邦资产增持中国建筑股份15亿股,占其总股本的5%,同时称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不少于1亿股。但随后安邦资产在两个交易日内买入中国建筑股份约3.63亿股,增持数量已超过计划增持数量的下限,并称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完成。由此,上市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的问询函。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安邦资产再次确认增持目的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拟参与中国建筑的经营和管理等。
其实,安邦资产增持并举牌中国建筑,仅仅是保险资金进场扫货的一个缩影。此前,恒大人寿曾在多家上市公司持股达到4.95%的比例,并在“突击入股”后又迅速撤离。恒大人寿的所作所为,同样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问询。
保险资金是否扮演“门口野蛮人”,笔者以为应该具体分析。比如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增持万科股份以及南玻A股票的行为,就属于明显的“野蛮人”,一来导致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变更,二来南玻的高管“被迫”辞职,而宝能系还欲罢免万科全体董事与监事。但像富德保险、安邦保险等虽然晋身为金地集团前两大股东,但并未过问上市公司的日常事务,这样的保险资金则属于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只要其规范运作,不利用其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市场,不像恒大人寿一样“割韭菜”,即使其成为“门口野蛮人”,监管部门也没有必要将其赶出市场。毕竟,资本市场奉行“股权多数决”的原则,信奉股权为王,谁拥有的股权多,谁就拥有话语权。相反,我们应该欢迎更多的保险资金进场增持股票。如果保险资金没有违规而受到不公平待遇,那么不仅对保险资金进场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同样是一种打击。
笔者以为,对于保险资金进场增持股票甚至举牌的行为,我们不是要赶或堵,重要的是要进行正确的疏导,这才是实施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稳定的应有之义。
(经济参考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