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新闻背景】
近日,江苏省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21条措施。这也是江苏省今年以来第二次出台相关意见,加上年初出台的“首次减负”政策,两次政策预计今年全年将为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元。给企业减负,无疑是目前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是,近三十年过去了,企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个中原因,值得反思。
【短评】
透过这些年来在企业减负问题上的所做的一切,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减负,也就是始终把目标定在“减”字上,围绕“减”字做文章,围绕“减”字算成效,而从不考虑“加”字,考虑“减”的同时有没有“加”的现象出现。如果只算“减”字账,而不算减负背后的“加”字账,不看企业被增加了多少负担,减负就极有可能成为表面文章。
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积极地为企业寻找减负出路、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更应当把眼睛投向新增的负担方面,看这些年来到底在哪些方面增加了负担,哪些是死灰复燃的,哪些是该减没有减到位的,哪些是新增的。减负,只有在堵住了增负口子的基础上,才会见效果,才能出成效。否则,东边减税,西边加费,政策减负,操作增负,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为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当起了“遮羞布”。
(光明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