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麦当劳调整中国业务是为了更大市场

麦当劳调整中国业务是为了更大市场

2017-01-13 08:14:2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在进入中国市场26年之际,麦当劳做出颠覆性改变。日前,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宣布联合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成为麦当劳未来20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再往前推,去年9月,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也决定收购百胜集团旗下中国业务。两件事放在一起,其实透露出一个重大转向,即从外资并购中国品牌餐饮企业转向中国资本并购外国餐饮品牌的中国业务。

曾经雄心勃勃的麦当劳,自1990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快餐店以来,截至2016年底,已经在中国内地开设了2400多家门店;而且,还在2016年提出了未来五年在中国再开1300家新店铺、使中国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宏伟目标。但时隔不久,就做出上述整体出售中国内地与香港门店主特许经营权的安排。

首先,对麦当劳来说,这样做的最直接目的,应当是为了扭转目前全球营收与利润增长乏力的困局,粉饰公司2016财年业绩。虽然麦当劳去年三季度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3.5%,利润增长2.6%至12.8亿美元,但考虑到巨额投入,预计公司净利润可能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其次,基于轻资产运营的战略要求,麦当劳直营店逐渐向特许经营转变势在必行。在当前麦当劳全球3.6万家门店中,80%以上都是特许经营店,只是在中国长期坚持着直营战略。将中国地区的直营门店逐步调整为特许经营门店,符合公司“改变亚洲经营模式、以特许经营方式引入合作伙伴、将95%亚洲分店转为特许经营”的战略要求,也是实现轻资产经营的需要。

再次,多方战略合作成立新公司持有特许经营权,也是中外资本优势深度融合的需要。麦当劳在全球很多国家的特许经营都没有保留股份,但此次却保留持有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特许经营权新公司的20%股份。对麦当劳来说,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熟悉与把握肯定远不及中信,在当前我国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快餐洋品牌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如何有效嵌入中国元素,成为重振洋品牌的关键所在。(经济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