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有机产业带动南漳经济转型升级

有机产业带动南漳经济转型升级

2017-01-16 02:47:1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南漳首届(有机)农产品展销会吸引18.72亿元投资

□本报记者 吴婷 通讯员 秦海波

莽莽荆山,物华天宝。天然的绿色屏障、传统的农业资源,使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成为“建设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这里不仅是“中国有机谷”的起步区,也是核心区和示范区。

1月12日,中国有机谷·南漳首届(有机)农产品年货会暨农业招商会开幕,这也是南漳县被纳入中国有机谷核心区后的首次成果大检阅。经过几年努力,南漳已基本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旅游服务的一系列产业链条。据介绍,目前南漳正借力有机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着力打造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

南漳有机产业

吸引18.72亿元投资

有机粮油、有机果蔬、有机菌耳、生态畜禽、土蜂蜜、老家萝卜皮、老家馒头……1月12日上午,216个农产品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在南漳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布展,吸引了来自襄阳及周边地区的2万多名游客扫购年货。

南漳县的刘先生和老伴儿在展会逛了一个小时,购买了水豆腐、香菇、萝卜皮和3斤羊肉。刘先生告诉记者,这里食材看得见,真实放心。南漳县绿生有机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祖芬高兴地告诉记者,展会开始1小时就卖出了50件10斤装有机大米套装。“葫芦潭贡米”展位金老板介绍,截至当天下午3点,销售额达4万元。在展销会现场,北京农田管家还现场演示了“喷洒农药无人机”,吸引了不少群众观看。据统计,截至当天下午4点,展销会成交额突破562万元。

有机产业的风生水起,南漳成为客商追逐投资的“热土”。在活动开幕仪式上,大农农垦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分别与南漳县政府签定了中国大农南漳现代种业研发等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襄阳乐峰米业等4家企业,分别南漳县寨子米等合作社签定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中建三局投资公司等5家企业,分别与襄阳市有机产业发展协会、南漳县有机产业发展协会签定了有机、绿色农产品采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合同投资总额达18.72亿元。

据悉,自2013年以来,南漳县瞄准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方向,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建设“中国有机谷”、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中国有机谷第一县”的建设。南漳县委书记王鹏说,未来五年,南漳将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奋力实现全省山区经济强县、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县、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三个目标”。

打造有机产业链 让食品可追根溯源

“发展有机农业,种业是最核心、最基础的一环。”大农农垦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执骅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机产业的发展分为种业、销售、食用及其他第三产业。只有培育和选用优质、安全的种子,有机产业才有源头之水。

有机水稻、有机畜禽、有机茶叶、有机食用菌、有机果蔬,是南漳有机产业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在展销会现场,不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表示,有机土壤转换是有机种植的第一步。南漳县绿生有机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祖芬告诉记者,合作社2012年接手经营后就开始有机土壤转化,通过这几年发展,合作社已经进行了1372亩土地的有机转化和有机种植,年产有机稻谷50多万斤。

南漳县中国有机谷管委会副主任鲁孝明介绍,南漳发展有机品牌,首先从源头做起,建立了自己的有机种子研究中心,将与华师大、华农、湖北农科院相关机构合作,共同研发优质的非转基因种子。

同时,在种植环节,严格规范使用有机化肥,对农户提供定期的农业培训。建立了自己的技术,通过阳光工程、劳动技术培训、电商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和养殖大户,帮助农户科学、有效地进行有机种植。

在包装环节上,南漳已建立了产品追溯体系。在9大种植基地安装了摄像头,通过云平台可以随时监控生产情况。正不断完善种植、企业加工、生产、包装等各环节的技术生产规范和监控体系,让百姓餐桌上的食品能够追根溯源。

销售环节中,南漳政府投资了一部分资金,商家自己投资一部分,建立电商平台解决有机品牌的销售难题。

自2013年以来,南漳推进“两进两退”战略,让化学肥料、化学污染“退出来”,让有机肥、有机农药“引进来”。截至2016年12月,南漳全县“三品一标”有效证书总计83张,其中有机认证证书39张,认证基地面积10.8万亩;有机转换认证证书7张,基地面积0.5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证书8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22张,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7张。从总体上看,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的水稻、小麦占到该作物全县播种面积的10%,茶叶占到了5%。

襄阳市政府副市长张丛玉介绍,目前南漳已发展有机水稻、有机玉米、有机香菇、有机柑橘、有机茶叶等20余种有机农业产品,产业形态已发展为有机种植、有机养殖、观光旅游等项目,产业链条已由种植两端,延伸到种苗繁育、有机肥、生物农药研发、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

未来,南漳将把中国有机谷建设成为技术先进、产出精粹、品种多样、品质优异的有机产业集群,成为有机种植、养殖与原生态旅游休闲兼容并存,劳动密集型的种植养殖业与技术密集型的精深加工业相辅相成的经济板块,成为聚“三高一低”(高效、高产、高质、低碳)为特征的安全食品基地,成为集“三农三生”(农民、农业、农村与生活、生产、生态)之大成的城乡联合体。

有机农业成绿色农业新蓝海

有机农业成为绿色农业新蓝海,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将成为引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型产业。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根据《2016-2020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有机农地面积为190万公顷,世界排名第四。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以及产品生产年均增长20%—30%,在农产品生产面积中占有1%—1.5%的份额;中国将成为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大国。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争打“有机牌”。贵州铜仁举起“打造中国西南有机之都”的旗帜,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州”的战略决策等。鲁孝明表示,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缓解土壤污染的问题,相应的循环改造也可以改变空气与水的环境。

鲁孝明说,“公司+农户”是目前中国有机生产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因为认证成本、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风险等原因,单一农户难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农户”就成为必然选择。“‘公司+农户’主要有三种具体模式:一是公司和农户直接签订协议,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统一供给主要投入物资,公司以一定价格回收产品;二是公司与合作社和农户合作生产;三是公司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吸收农民成为员工,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鲁孝明说,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种植区域分散,决定了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主要特征。这也给有机农业品牌化发展带来了障碍。

中国有机谷南漳有机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李军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协会196个成员企业正主打南漳有机品牌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李军认为,当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需要合力打造大品牌,在五大支柱产业形成各自的龙头企业。同时,在生产方面需要加大关于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保持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我国有机农业产量和发展规模。 

展销会现场,南漳市民体验传统农家豆腐生产过程。本报记者 吴婷 通讯员 郭世桥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