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多支柱”支撑养老金融创新发展

“多支柱”支撑养老金融创新发展

2017-01-16 02:47:1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中国而言,老龄化将呈现速度更快、间隔更短、负担更重的趋势。

若按国际标准,将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提高至14%作为衡量人口“老化”的标志,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转变的时间跨度通常在40-100年,日本为25年。据联合国预测,中国最早将在2025年达到、甚至超过14%,即中国和日本一样,只用了25年时间就将完成人口“老化”的跨越。

老龄化将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些基础性影响,如降低居民储蓄、改变消费结构、影响金融机构格局等。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现有养老金制度下,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未来养老金融第二、三支柱的兴起,将为金融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发展空间。

养老金融不仅包括第一支柱养老金金融(主要是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还包括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第二、三支柱,分别针对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老年金融消费需求以及养老产业投融资的需求。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融产品仍集中于银行储蓄类产品,保险类产品有了一定开发,但证券类产品相对稀少,基金类和信托类产品几乎还是空白,房地产类产品(如以房养老)正在酝酿试点。中国政府2015年颁行规定,养老基金各类资产投资中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主要用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等领域。虽然该投资方向能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但是利率难以持续覆盖当期通膨水平,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有限,贬值压力逐渐凸显。

从养老产业的角度看,养老金融业既可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独立的一部分,无论其涉及的人口规模还是相应的资金总量,都远远超过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地产等业态;也可作为养老产业的金融部分,横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养老地产和养老服务等领域,同时关联到广泛的金融产业链。养老金融既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养老产业的关键,关系到未来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经济参考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