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资本市场“开门”迎PPP入场。日前,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两部委联手合作,推动PPP在项目融资方式上的创新,提高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只要PPP项目运营符合要求,理论上两年后,社会资本方就有可能通过证券化方式提前收回投资,这将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对于盘活PPP项目存量资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好处不少,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现阶段发展PPP可能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渠道不畅等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PPP项目大多投资规模大、期限长,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满足项目融资需求。特别是在项目初期,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需要项目投资人的股权投资,包括像各类基金的投资和其他中长期的投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也必不可少,比如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要充分考虑项目公司的治理结构、实际收益、现金流的特性等多方面融资变量的影响,设计好风险分担机制,严密防范项目风险。(证券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