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段时间,消费级、行业级虚拟现实产品不断涌现,产业关注度不断提高,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但是,快速发展也难掩问题,尤其在标准化方面仍有较大欠缺,需要引起重视。
为此,必须加强共性技术攻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国内已有的技术储备基础上,联合产学研力量及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资源联合攻关,支持关键软硬件开发、产品和系统集成设计,加快构建虚拟现实相关应用开发环境和测试系统环境,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内容制作、渠道建设、质量检验到售后服务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和生态圈。
具体来说,应鼓励、支持、组织虚拟现实企业、科研机构、行业联盟成立标准化工作机构,推动建立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保障虚拟现实产品性能和质量。
应推进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扩大行业应用范围。比如,在视频、游戏等行业发展较成熟的优势领域开展重点虚拟现实应用示范,支持开发者结合社交场景应用,发展一批“撒手锏”级的内容及应用;面向汽车、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设立若干基于虚拟现实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当然,还要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依托知名虚拟现实企业,实施国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联合教育部门,建立虚拟现实行业继续教育制度,实现从业人员技能的更新换代,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经济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