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免费看新闻、读评论、听音乐、追视频,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享受各种信息大餐。尽管如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家平台陆续上线付费阅读产品,以满足用户获得高质量内容的需求。2月14日,腾讯CEO马化腾确认,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正在内测中,并会很快推出。2月15日,36氪媒体付费专栏“开氪”正式上线,每年199元至299元的订阅价格吸引了很多用户的围观。在此之前,知乎Live、分答、微博问答、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平台纷纷崭露头角。内容付费很大程度上要在移动支付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是内容付费发展的客观技术条件。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工具在线上线下的持续渗透,移动支付渠道愈发成熟,是知识付费在移动端爆发的基础。
在过去,付费内容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但在今天,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这部分需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据真象大数据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显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为知识付费的行为,渗透率最高的是订阅付费咨询和付费下载资料。从消费者对于知识有偿分享的态度来看,超过四成网友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本来就应该付费”。用户的兴趣、痛点和内容消费观已经逐渐清晰,而这些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
免费和共享曾是中国互联网的主流行业形态,但现在“为原创优质内容付费”成了趋势。未来不仅仅是付费阅读,付费视频、付费音乐等都有望被用户接受。当然,如何满足用户高效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问题。当知识、经验成为进行交易的商品,这种商品必然物有所值,要么内容是开放的互联网上稀缺的,要么内容是有针对性服务于个体的,用户才愿意为此而付费。满足了用户的切实所需,解决了信息获取中的痛点,内容创作者劳有所得,知识平台形成内容产出、变现、再生产的循环生态,才能真正形成知识经济的春天。
(人民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