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代表、委员热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丁烈云——
本报讯(记者 刘倩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建议,把研究院放在企业“家门口”,以此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实验室产出的是技术,还需要一个平台与市场对接,将成果转化成产品,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丁烈云介绍,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为例,该实验室一共有500多项专利,为了将实验的成果转化成为产品,华中科技大学又成立了国家光电工业研究院,“把研究院放在企业的‘家门口’。”
丁烈云说,国家光电工业研究院由武汉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的研发创新资源,重点针对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的孵化需求和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形成了“科研人员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果产业化—实体经济发展—再创新”的闭环发展模式,打造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众创空间“自生长”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目前,除了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华中科技大学还有两个在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一个是脉冲强磁场项目,另一个是精密重力测量项目。丁烈云表示,“这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已经吸引了一批全球一流人才在此做研究。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但可以带动成千上万人就业,还可以催生与人才聚集相配套的相关企业产业。”
“为了让学生体验创新创业过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兴建创新创业基地,让学生真的去创业。”丁烈云介绍,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兴建一个18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届时,将提供包括风投、科技经纪人、律师服务、会计服务、专利申报、公司登记注册等专业服务。
丁烈云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的是一个专业的创业服务链,其核心目的是营造一个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形成聚集效应,使这里变成年轻人创新创业圣地。
实验室产出的是技术,还需要一个平台与市场对接,将成果转化成产品,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全国政协委员 丁烈云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