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周宝生——
本报讯(记者 郑玮 周舜尧 刘倩雯 张衡)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嘉鱼县官桥八组组长周宝生一直十分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问题。他说,近年来,各地围绕农村垃圾5年治理的目标任务相继发力,打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攻坚战”,但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仍有所欠缺。
“由某个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抽调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只能在集中整治阶段发挥一定的阶段性作用,不能形成常态化的机制。”周宝生建议,各地成立农村垃圾治理的常设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且根据垃圾产量、作业半径和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村庄保洁员,改善保洁人员待遇,优化保洁队伍结构,加强保洁队伍培训和管理,明确保洁员在垃圾收集、村庄保洁、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
周宝生认为,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村垃圾长效治理的关键。随着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推进,农村地区一些积存垃圾被集中收集处理,各地现有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处理量急剧增加,使得现有的处理场使用寿命急剧缩短,但新建垃圾处理场的选址越来越难,垃圾处理成本日益提高,从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和垃圾处理减量化两方面看,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还要把农村垃圾治理纳入干部年度考评。”周宝生建议,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固定内容,加重分值、逐年考核、长期坚持,逐步实现农村环境由“干净、整洁”向“宜居、美丽”转变。
近年来,各地围绕农村垃圾5年治理的目标任务相继发力,打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攻坚战”,但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仍有所欠缺。
——全国人大代表 周宝生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