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发挥中职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

发挥中职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

2017-03-17 08:17:3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在深入实施精准脱贫、增强贫困群体就业与自我发展能力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技能培训担当着重要职能,那么,如何发挥中职教育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应该以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群众就业需求为导向,积极面对三类群体开展中等职业技能培训。

2亿多年富力强、但学历低于高中的农民工群体不容忽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农民工约2.8亿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约75%,高中文化程度占16.9%,大专及以上占8.3%。也就是有约2.1亿没有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农民工。可以预见,这部分农民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将会有相当部分因知识和就业技能的不足,而难以就业脱贫甚至失业返贫,更难以主动适应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战略的需要。因此,实施中职教育精准扶贫脱贫,2亿多年富力强但低学历的农民工群体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

还要重点进行技能培训的是城市户籍人口中就业竞争力较弱的人群,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城市低收入和贫困家庭子女。这些家庭原本寄希望于通过子女的成才来实现整个家庭的“脱贫致富”,但由于经济困难而难以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相当大部分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完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后便直接进入了社会或勉强进入普通高中,在劳动力市场中整体缺乏竞争力,择业范围窄、就业环境与待遇较差。这极容易使贫困的代际传递在这一群体中发生,引发贫富分化、情绪逆反等社会问题。通过中职教育精准扶贫脱贫,这也应是一个需要给予足够关注的群体。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能性基础教育,各级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进一步明确中职教育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程中的核心定位;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与培训机构都要突破传统观念,不以学历教育为目的,而应重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训保障受培训者带着一技之长踏入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在对象上,应重点关注上述这三类群体,使2亿多低学历的农民工、因种种原因过早中断学业投入劳动力市场的个体,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掌握技能,凭技能就业,来实现自己与家庭的“脱贫致富”。(人民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