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自主品牌汽车应迅速补齐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汽车应迅速补齐核心技术

2017-03-17 08:17:3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合资车”只是一个泛称,涉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多个品牌。之所以把“合资车”划成一个阵营,是因为普遍认为这些车都算是“国际主流水平”。事实上,在大家的印象中,同一级别的合资车也有层次上的区分,但在整车品质上的界限比较模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与合资车的差距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要么是在造型方面、要么是在机械素质方面、要么是在做工方面、要么是在操控感觉方面、要么是在可靠性方面,总能找出比较明显的不足。

中国品牌造车水平的提升速度是惊人的,近几年出现不少品质“接近”或者是“紧咬”合资车的车型,比如吉利博瑞。汽车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由零部件生产商推动的。现在汽车业流行“模块化”概念,如果把一部车分解成若干“模块”的话,承担具体某个“模块”研发任务的往往是零部件供应商,比如我们熟知的刹车安全方面的ESP技术,一直由博世这样的公司在主导发展。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效控制成本,而成本控制,是主打价格优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命脉。

我们看到,一些自主品牌由于核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依赖外购或外包,导致动力总成水平落后于国际主流,成为整车品质中一个明显的短板;更有一些车型过度依赖外方公司提供技术并负责调校,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延误了宝贵的上市时机。

另外,跟国际汽车巨头比起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还有一方面偏弱:“体系能力”。

汽车圈爱说“体系能力”,说白了就是造车的一套标准和流程,再说白点,就是造车的“经验”和“窍门”。从新车概念到造型设计、工程设计、汽车试制和测试、汽车生产,包括销售和售后服务,每个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套路,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精益生产”就是丰田的套路。

而吉利和沃尔沃合作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就是参照沃尔沃体系建立起来的一流的国际化标准研发体系,这套体系对一款新车的研发周期有着更清晰、更严格的管理。

吉利的套路是吉利的套路,别的本土品牌也会有自己的套路。希望自主品牌都迅速补齐“核心技术”或“体系”上的短板,用“品质”与合资车型展开竞争,而不只是靠配置和价格。

(经济参考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