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我国已初步建立传染病应急防控技术体系

我国已初步建立传染病应急防控技术体系

2017-03-22 08:28:1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实现72小时内查明突发传染病原,三级监测构筑传染病“防疫大堤”

72小时快速查明300种突发传染病原;跨部门、跨地区传染病监测技术网……我国将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挑战?科技创新如何让百姓安心?记者21日从科技部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已初步建立传染病应急防控技术体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我国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传染病防治专项”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以完善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传染病防治水平为目标,分阶段落实。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介绍,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已初步建立72小时内筛查300种已知病原体的检测系统。针对突发不明原因疫情中的未知病原筛查,建立了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样本深度测序分析技术,形成了对新病原体的识别鉴定能力。

专项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表示,72小时内筛检标本识别新病原,使我国传染病检测技术和诊断试剂在前沿性、集成性、系统性和标准化等方面明显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此前,我国传染病检测技术存在技术零散、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指出,多种病原体诊断缺乏方法和试剂,产品转化偏低,大多数少见罕见病原体没有检测方法。

随着应急体系的建立,我国在传染病防治的“监测、筛查和救治”等领域实现了全链条、全流程的覆盖。“在‘查漏补缺’的同时,更加筑牢了传染病的‘防疫大堤’。”秦怀金说。

在专项支持下,我国还依托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独创了“国家—省—地市”三级传染病实验室分子分型监测预警网络化技术体系,建立了27个省级中心实验室和26个地市级网络实验室,根据各地监测病种、进行了分子分型技术的评估应用,实现了对所有地区的覆盖,使传染病“防疫大堤”更加可靠。(新华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