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千件老物件讲武汉人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 陈妮希 通讯员 朝宗)祖辈的结婚证长啥样、5000万兑票是怎样从能购买洋房演变成只够买半盒火柴的……土生土长的你,真的了解武汉的过往吗?4月底,来位于“知音号”上的这家专属武汉人的城市记忆博物馆,你可以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去年10月,“知音号”项目投资方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联合武汉市博物馆等单位开展了“拾光知音——寻找城市记忆”全球老物件征集活动,市民对此热情极高,短短几个月内汇聚了近千件老物件精品。这些老物件主要集中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乎涵盖老武汉人的衣食住行。
作为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的重要配套,在“知音号”的四层,项目方专设了展示这批老物件、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城市记忆博物馆主要部分江景咖啡馆。目前该馆的装修工程已进入收尾接待,静待这些宝贝的入住。场馆将在4月底揭幕,届时征集精选藏品将按门类、分批次集中展出。
武汉收藏家协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表示,码头文化、商埠文化等诸多领域都令武汉充满诗情画意和文化魅力,武汉的老物件、历史镜头等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向受众展出,无疑是对这段历史最为恰当的阐述。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