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日,因山东某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链条断裂,涉及债务超过百亿元,多家本地企业陷入互保代偿危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此前,我国也有多起因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触发“互保圈”危局的案例,严重影响到“互保圈”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并侵蚀了相关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果。由此可见,互保是把“双刃剑”,过于看重担保、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的传统信贷经营理念,并不能给予金融机构足够的安全边际,反而会加速信用风险传染,显著增加风险处置难度,这客观上迫切要求变革当前互保理念。
互保危局的产生,也反映出对借款人主营业务现金流这第一还款能力调查分析不深入,是当前信贷实务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些情况表明,在审慎处置“互保圈”风险同时,传统信贷经营理念也亟待变革。
一是变革僵化的信贷经营管理体制。适应区域产业和借款人类型差异化,提高信贷经营灵活性,在借款条件、借款方式、审批程序上有所区别,不硬性要求落实第二还款来源。二是强化客户信息多维度分析。在深入行业分析基础上,以借款企业现金流数据为核心,整合外部、内部前中后台客户信息,以及账户交易数据。说到底,避免互保危局,就是要基于借款人真实经营状况来合理授信,防止借款人过度融资,并强化借款人经营状况的科学分析与预测。(经济参考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