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日前在中国上映的电影《美女与野兽》,讲述的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早在1991年,迪士尼拍摄的同名动画电影就曾风靡全球。从影片《美女与野兽》的投资拍摄,可以看出好莱坞近年来对翻拍、续拍口碑较好的“IP”(知识财产)情有独钟: 2015年,好莱坞电影北美票房前十名中,续集电影占7个席位,另外3部电影《头脑特工队》《火星救援》《灰姑娘》中的后两部也并非原创。2016年,美国本土共有36部续集电影上映,而前两年的总和都没有超过30部。
作为文化产品,电影除具商业性外,艺术性更是其立身之本。续集电影在短期内的确十分“吸金”,但电影公司长期炒作“IP”,偏废艺术原创性,则会导致电影产业进入创新瓶颈,令产业链出现恶性循环。于是,在续集电影看似火爆的背后,是近5年来北美票房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惨淡现实:2012年北美年度票房共计108.36亿美元;2013年为109.2亿美元,2014年降至103.5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5%;2015年上升到111.22亿美元,2016年则缓慢增至113.75亿美元。
移动互联网时代使观众的收看渠道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这也正在“倒逼”好莱坞传统电影公司转型。去年10月,美国电信巨头AT&T收购时代华纳,是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为适应新时代做出的转型尝试。时代华纳丰富的电影电视资源弥补了AT&T内容上的不足,而通过AT&T的无线网络平台,华纳实现了由传统播放端到新媒体的转变,获得了更多观众。
无论重塑“IP”、还是适应互联网时代,都是好莱坞电影公司为寻求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所做出的调整和努力。然而,一部电影的优劣,归根结底是其原创能力和艺术品质说了算。(人民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