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美国龙虾在中国“火”了。
头天清晨,美国缅因州小红莓岛上的渔民布下捕虾笼,捞起挥舞利爪的龙虾。次日晚间,在中国东北的家庭餐桌上,肥美的蒜蓉龙虾香气四溢,让人食指大动。
小小的龙虾,将远隔千山万水的中美两国联系在一起,演绎着21世纪的“拍案惊奇”——一百六十多年前就已存在的缅因州捕虾业几度辉煌,几度沉寂,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趋于衰落,在供过于求的竞争中几近崩盘,却因得到中国食客的青睐而全盘复活。
这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讲述的“龙虾传奇”,也是“中国吃货救活美国产业”的网络戏谑,更是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鲜活范例。透过“龙虾传奇”,让我们感受到中美经贸关系共生共存、互利共赢的本质。
龙虾产业的供需高度匹配,折射中美经济结构的优势互补。今天,从玩具到服装,从箱包到手机,高品质的“中国制造”降低美国的物价水平,为美国家庭节省不少开支。从缅因的捕虾人到得克萨斯的棉农,从佛罗里达的建筑商到西雅图波音制造厂的工人,从中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到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中美双方都在分享经贸合作的红利。
舌尖上的美国龙虾,见证中美经贸合作的深入,更是中美社会文化交流碰撞、发生奇妙“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正如可口可乐曾经引领八十年代中国城市消费风尚一样,走俏中国餐桌的美国龙虾,映照出中国民众消费观念和消费实力的变化。
因为龙虾,越来越多中国人知道了缅因州,前往这处毗邻加拿大的“度假乐园”旅行,享受松林、海风、帆船、美食。这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又一维度: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正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带动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众多产业的发展。
回望中美经贸关系数十年历程,也曾历经风雨坎坷,始终相向而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贸合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本质不变,对未来的积极期许不变。从省州合作到产能合作,从新能源到新材料,期待中美创造更多“龙虾传奇”,造福两国民众和世界经济。
(新华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