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天价手机号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日前多方调查发现,如今手机靓号的卖号、过户、收号已出现一条龙服务,背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按照号码的不同等级,手机靓号最便宜的几百元,价高者甚至达几十万、上百万元,一个“1××99999999”号码,价格竟已飙升到558万元。
报道称,“号贩子”们赚得盆满钵满,2000年前后炒手机靓号的人,有的身家早已过亿元。与此同时,市场秩序也被搅乱。然而,赚得盆满钵满者真的只是“号贩子”吗?
一名长期从事手机靓号炒卖的黄牛说,最近几年,随着运营商监管趋严,手机靓号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但是所谓运营商的监管,其实是对靓号制定了最低消费、预存话费等各种政策限制,如一个靓号每月消费不能低于500元、办理卡号时要预先交3000元话费、分两年返还,等等。表面上看,三大运营商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确实没有向用户收取选号费,但是上述对所谓靓号的政策限制,难道不是变相收费吗?
其实,这样的变相收费真还算不了什么。真正的利益交换可能隐藏得很深,一般人很难想象,遑论窥其端倪了。
根据《电信条例》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是被严格禁止的。表面上看,三大运营商确实没有高价出售靓号。但是,消费者在营业厅却很少看到过靓号。显然,那些靓号都已被运营商私下“批”给代理商了。
严格说来,赚得盆满钵满的代理商跟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属于典型的“愿打愿挨”,各有所图。如果真有“蛀虫”的话,那么不排除在那些内幕交易中,运营商内部有人利用手中实权寻租变现,中饱私囊。那些大大小小的代理商,哪个不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付亮说,现有法律法规只是对三大运营商作出了规范,却没有对第三方号码交易环节作出规定,这个环节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依我看,源头治理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只要严格禁止运营商跟代理商搞内幕交易就行了。
靓号有市场,就得承认它有价值;有价值,就可以交易。简单地禁止收取选号费是不行的,完全可以要求运营商公开拍卖靓号,所得用于公益事业,或者对其征收高额税金。这才是斩断靓号交易灰色链条的根本之策。(中国青年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