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外拓渠道和平台,内修品牌和文化——
中法企业共话“一带一路”消费新商机
□本报记者 但慧芳
“一带一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际商业合作平台,正在构筑开放新格局,助推区域经济大合作,筑牢利益共同体。近日,“一带一路”中法经贸文化论坛在汉举行,近千位海内外嘉宾齐聚武汉,共话“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企业如何合作拓展消费新市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现场指出,历史上中国茶曾在国际市场雄踞一方,培育了许多消费者,现在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中法合作不仅把法国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打开销路,同时借助法国的资源把中国的茶销售到非洲、拉美和欧洲等国。“首先是加深中法文化合作,其次是注重品牌,当前中国人需要沉下心来借鉴法国波尔多等以葡萄庄园的模式打造中国自己的茶园文化,形成中国茶叶品牌。”
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更大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肖旭明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推动更大区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平台,是对国际合作中合作模式的重大创新。
圣爱梅隆葡萄酒协会副主席、波尔多最古老的葡萄酒家族之一代表Thierry Capdemourlin说,通过“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酒庄的葡萄酒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像坐头等舱一样,从波尔多酒庄直到武汉的保税仓。这是至今为止通过贸易的方式运到中国来的品质最好的葡萄酒,成功实现父辈们未能完成的拓展中国市场的目标。
中国资深战略营销专家、云南滇红集团CEO张心忠也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世界各国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健康需求下的中国茶叶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未来十年之内有望突破三万亿的市场”。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欧(武汉)班列已开行467列,运输货物实载率达95.48%,货物总价值接近16亿美元,既能辐射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也能直达“一带一路”沿线28个亚欧国家、60余个城市,对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茶企发展需打造标准和品牌
“一带一路”大平台下中法两国企业如何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
张心忠认为,全球茶叶标准的不统一、茶文化与品牌文化的矛盾,制约着中国茶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发展。“要走向欧洲,就要把中国的文化转化为商品品牌,把中国优秀的文化观念、哲学观念附加到品牌上。另外,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按照联合国的要求制定全球的茶叶标准。”
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介绍,湖北省茶企参与国际贸易发展在产业集中度、整合资源、运营品牌战略和提高茶叶工业化、标准化程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划和升级,同时创新经营业态,让传统茶产业与金融、保险、股票、期货等市场对接。
对于提升中国人消费葡萄酒能力的方面,格拉夫葡萄酒代表协会副主席、布隆代尔酒庄庄主Jean Noel Belloc表示,法国葡萄酒生产商也是处在一个新的时代,酒商想要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酒,还有关于酒的知识,想让中国消费者更加了解葡萄酒、了解酒文化。在未来,法国的酒庄和一些葡萄果农,也希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些定制化的服务,如酒庄定制游等,满足中国人爱好旅游的习惯。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