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知音号”觅得当年情
本报讯(记者 陈妮希 通讯员 江朝)船剧同名的《知音号》开演以来,不少观众深受触动,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真挚难忘的知音故事。5月7日,家住汉口的82岁老人何仲渔给《知音号》写信,诉说自己在半个多世纪前坐过“知音号”的原型——江华轮。
何爹爹向《知音号》讲述了这样的城市故事:1942年,何仲渔7岁,那一年他被母亲从浙江绍兴农村接到武汉,“在上海逗留一两日后,在浦东16号码头上船,我们坐的就是江华轮,四等舱。”何仲渔回忆说,当时他们在船上住了三天三夜,“在大轮船上吃、住、玩、生活,都感觉非常方便。”
“‘知音号’又把几十年前的一幕带回来了。”何爹爹说。在他的记忆里,汉口码头当时是南来北往的重要交通要塞,遇到节假日,船票特别紧张,他还经历过整夜排队买票,码头繁忙程度不亚于如今“春运”的火车站。
据了解,给《知音号》留下故事的人,有和这座城市朝夕相处22年,却丝毫没有产生厌倦的本地少年;有来汉求学,迷上这座城,即将赴美深造的在校大学生;有年少时与船结缘,如今女儿登上《知音号》舞台为自己圆梦的演员家属……在“知音号”里,人们倾听着别人的故事,也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这也是《知音号》想向观众表达的观念。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