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最近,北京市的一些餐饮店流行起“扫码打赏”,即消费者通过扫描服务员所挂牌子的二维码支付一定金额的“小费”。而在更早之前,广东深圳等地的商家早已推行这种做法。对于这种换个马甲的小费,消费者如何看待?商家又有何初衷?(5月10日《澎湃新闻》)
消费者到餐馆吃饭,结账时却被要求对服务员扫码打赏,这种行为的确令人意外,其不仅打破了公平的消费秩序,也是一种道德绑架。
消费者到餐馆吃饭,饭后结账走人,这是正常的消费秩序,也是一种市场公平的体现。但是现在却无端冒出这种打赏要求,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消费公平,也给消费者造成了经济和心理负担。虽然这种打赏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服务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打赏是顾客确实自愿的,但是这种打赏还存在着很多弊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追问。
一家餐馆要想赢得市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服务不是唯一的手段,还有菜品的味道、质量、价格以及就餐环境等,这些都是吸引消费的手段。与其只在服务这些细枝末节上动心思,不如下大力气提升餐馆整体的软硬件质量。一味地通过要求顾客打赏来提升服务质量显然有失偏颇,最终无法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法制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