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无现金社会”还需跨过三道关

“无现金社会”还需跨过三道关

2017-06-12 06:56:5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各路资本烧钱培养用户习惯,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一年翻3倍

□本报记者 张齐琪 见习记者 柳莺

有了支付宝和微信后,你已经多久没有去银行取过现金了?从早上出门吃早餐,到晚上结束一天的工作去逛街,最后乘车回家,不少人发现,一整天的日常支出完全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同时,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091.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6.78%。

“无现金社会”真的来了吗?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无现金社会的本质是现金流从线下转到线上,从单纯的现金转到了信用,从现金抵押变成了信用抵押,“无现金社会,本质是信用社会。”

大手笔投入鼓励无现金消费

武汉市一小区的毕女士,近日在女儿的帮助下学会了用微信扫码,打开楼下的共享单车。“菜市场离家里的距离比较尴尬,坐公交没两站,走路又挺远。以前都是走路去买菜,要走一刻钟,现在在楼下骑一辆小黄车,几分钟就到了,还锻炼身体了。”她表示,除了使用共享单车的需要,她也发现现在菜市场的摊贩都在自己摊位上贴了个二维码,熟识的摊贩告诉她,买菜的时候扫码比较方便,不用几毛几角地找零钱。毕女士原本觉得为几块钱的菜还要拿出手机扫个码,很麻烦,用了之后却发现,其实跟翻钱包付钱等找零比起来,扫码反而更快。

“现在医院看病挂号都可以扫二维码了,我们中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嘛。”毕女士表示。

从办证缴费、交通罚款,到水电、保险缴纳,从吃饭购物到看病旅游……“无现金”的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经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59703.4亿元人民币,上升到188091.2亿元。其中,支付宝和腾讯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3.21%,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而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下降到0.29张,而2014年年底时,这一数据曾达到0.34张的峰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去年年底曾发布《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表明,有47.5%的客户都是因为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而选择了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在短短几年内如此深入人心,也与支付宝和腾讯两家企业在移动终端高频场景的不断大手笔投入有直接关系。

近期,支付宝宣布发起全球首个无现金联盟,用未来5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宣布,未来两年将提供60亿元来帮助联盟成员推进无现金进程。

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丁永勋介绍,蚂蚁金服也将通过一些商业手段来鼓励无现金消费,“比如,支付宝商家通过支付宝收款给消费者一些优惠。你用支付宝就会发现,我们每一笔消费都会有几块钱、几毛钱的奖励。这是我们通过商业的手段鼓励无现金消费,也是推动无现金的一种方法。”商户这边,对用支付宝的商户可减免手续费、降低税率甚至免费,商家注册收钱码及提现也都是免费的。

移动支付不断加大商业场景覆盖

分析认为,二维码支付放开后,移动支付覆盖的场景和维度也随之大大增长。移动支付正不断加大商业场景覆盖,成为构建线上线下商业一体化商业生态的基础。

推进“无现金生活”,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用户习惯的问题,支付宝和微信在这方面也可谓不遗余力。

以微信支付为例,过去三年,微信支付通过红包将社交互动与传统年俗相结合,在发红包、收红包、花红包的过程中巧妙地让用户跨过了移动支付最初的使用门槛。并且,在奠定社交支付基础的同时,微信也不断向线下拓展商业支付场景。

在培养用户支付习惯方面,微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打通“消费身份”和“微信身份”。随着微信的普及,几乎每个到店顾客都代表着一个微信ID,门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流量的入口。如何让每个人变为有效的流量,进而产生商业价值,是实体零售互联网战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零售、餐饮等高频消费行业成为早期用户习惯培养的重要切口。从微信支付日、微信支付美食日到无现金日,微信支付团队集合实体门店商家,以体验带动消费回归线下,启动了传统线下实体商业。

微信方面还向记者表示,一些看似小众的场景也有高价值。以停车为例,实际上是商业综合体物业服务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能够助推其营收与运营效率的整体提升,因为车主其实代表着一个有消费能力的高质量用户群体。首个接入微信智慧停车的广州正佳广场,试运营期间1个月内覆盖了当地32万用户,30%停车费支付由微信完成,占比仅次于现金,第一次体验后再次使用微信支付的车主高达80%。

此外,区域性商圈是巨大流量入口,也是多业态融合O2O的重要场所。以摇一摇周边、连Wi-Fi、扫一扫为入口,微信打通了“人-信息-服务-线下场所”四重连接,解决提升客流量、延长驻留时间、调整冷热区动线等实体商业痛点。“去中心化的流量,最有价值。线下流量是持续的,而且对实体商业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是属于你的。去中心化的自有终端门店和其代表的线下流量成为实地商业的核心优势,以此为基础建立智慧零售服务体系已成趋势。”微信方面表示。

“无现金生活”的喜与忧

除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以银联为首的商业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探索移动支付。5月27日,银联联合超过了40家商业银行及京东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云闪付二维码支付。同时,从6月2日至6月8日,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消费者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回馈。这可谓是自2015年12月银联云闪付移动支付品牌推出以来,银行卡产业的一次大“联盟”。

业内普遍认为,面对支付宝和微信“两强”已经培养出的用户支付习惯和行业壁垒,摆在传统金融机构面前的任务依然艰巨。不过,移动支付新一轮角逐已向更深层次渗入。

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以银联为首的商业银行在一起推动起来以后,会加剧移动支付市场竞争,同时会推进无现金社会加速到来。

余丰慧认为,再有三五年时间,不常使用现金的人群比例可能就会急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朱巍则认为,“无现金生活”已经是一个发展方向,除了便利性的显性影响之外,“无现金”还可以为国家提供数据化的参考,便于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使用。

对于“无现金生活”的发展,朱巍提到几个问题,第一,是个人征信的牌照资质问题。民企没有资质,对“无现金生活”的推进是个阻碍;第二,国家目前缺乏个人数据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就是现在的部分国民素质还有待加强,“比如共享单车在使用上出现了不少问题,都是因为使用者素质不高,而个人信用系统没跟上。”

朱巍认为,无现金社会的本质是信用社会,现在技术上已经没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制度上的健全。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