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汽车后市场企业设“电动尾门”标准

汽车后市场企业设“电动尾门”标准

2017-06-20 07:08:1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2018年销量或暴增至600万套,能自主研发企业仅5家

 □本报记者 黄聪

如何逐鹿万亿规模的汽车后市场,在销量和质量上领先同行?有龙头企业已开始设立“行标”。

6月16日至18日,第15届中国(武汉)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简称“后博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长江商报记者现场发现,参展企业深圳清联同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将制定汽车尾门行业标准。预计细则今年年底问世。

电动尾门近三年销量猛增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看销量。”6月17日,神龙汽车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清联同创车用智能电动尾门立项会上表示,汽车电动尾门已从高端车型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需要一个可参考的标准。

一家整车企业为何给汽车后市场企业“站台”?清联同创董事长莫万军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电动尾门目前虽然属于汽车后市场中的一个“冷门”,但最近两三年来在国内成长迅速。

汽车电动尾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动后备箱,指后备箱采用电动或者是遥控方式开启或关闭。数据显示,2015年电动尾门在国内的销量仅约20万套,而2016年销量猛增至月80万套。

莫万军预计,到2018年,电动尾门的销量将超过300万套,但与全国的汽车保有量相比,仍然显示出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庞大的电动尾门市场也引来企业争抢,目前相关生产企业已达约30家。然而,这些企业中,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只有5家左右。

业内人士希望出台服务标准

“一些良莠不齐、产品质量缺乏保证的企业涌入,已经开始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莫万军称,希望该标准能逐步成为国家标准。

湖北省汽车流通协会驻会副会长罗吉文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尾门绝大多数是买车后再安装的,因为涉及到改装电路等问题,容易出现自燃、故障灯等安全隐患,不少事故由此引起。他还建议,企业除了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外,还需要出台服务标准。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