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5月18日,诈骗团伙冒充亚马逊员工,以退货款的名义,转走了浙江余姚市民王小姐近6万元。这条新闻的前半段读来让人很郁闷,很多人可能都遭遇过这种庸常的骗术:不需要账号密码,也不需要告知个人信息,输入“验证码”后,钱就被转出去了。新闻的结果让人很欣慰:万幸的是,骗子提款时银行已经下班,经过阿里安全部联合银行、公安、反诈中心连夜紧急止付“追钱”,王小姐的钱终于在银行次日的上班时间前冻结。
能够想象出一个人遭遇这种骗术后的懊恼、愤怒和无奈,也能够想象出绝望无力之际神兵天降让被骗钱财失而复得时的惊喜、侥幸、欣慰和感激。
相信很多人看到新闻后,都会产生这种安全依赖感。媒体报道过很多类似电信诈骗案,骗术可能千变万化,但结果多是钱莫名其妙地被骗走了,也无法追回。新闻很少有一个幸运的结局,多是成为别人“以后一定要小心,自己千万别遇上”的教训。就拿曾经轰动全国的清华教授被骗1800万元的案例来说,虽然引发很大影响,相关部门一直在追钱,甚至几个骗子也被抓到了,可后来的报道让人很无奈:被骗钱财难以被追回。
所以这一次阿里神盾局和其他部门配合追回这笔钱,追回的不仅是6万元,更有未被骗子毁灭的信心;不仅抚慰了一个被骗者,更拯救了很多人在这个时代被无处不在的骗子击碎的安全感。是的,我们要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提升自己的防骗技能,要时刻紧绷着一根弦,要谨防自己的贪婪和愚蠢被人利用。可很多时候被骗真的跟智商和学历没有关系。不是人们没有防范意识,不是被骗者很蠢,而是骗子越来越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不知不觉就把人引到陷阱之中,很多时候真的是防不胜防。这时候要做的不是苛求每个人成为防骗专家,不是带着智商优越感去谴责和嘲笑受骗者,而应该为公众和消费者打造一个保障财产安全不受诈骗的安全盾。
尤其是在当下,随着电子支付的日益普及,安全感一直是人们的一道心理障碍,安全技术一定不能跑在“支付便捷”的后面。这也正是阿里令人尊敬的地方,不仅大力推进电子支付,致力于打造无钱化社会,更投入巨资保障支付的安全,向各种网上诈骗开战。
当然,这件事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做好的,正像这起个案中人们所看到的,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在技术、数据和人员上的合作,哪个环节慢一拍都可能让骗子得逞。这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有客户、消费者、公众财产安全至上的职业操守。人们从女白领那封信感受到的,正是对这种职业操守的敬意。(法制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