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周舜尧 徐靓丽 刘倩雯
湖北省委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中心带动、多极发展、协同并进的局面。
其中,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支持武汉规划建设国家级长江新区,优化长江主轴。要强化主中心、复兴大武汉,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对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武汉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要以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为重点,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要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支持宜昌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万勇
实施四大战略 做好排头兵
“武汉将做好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排头兵、顶梁柱。”武汉市市长万勇在审议省党代会报告时说,武汉市将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实现四个改善、优化。其中,通过实施长江新城、新区战略,改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东湖生态绿心等城市亮点区块,打造成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推进“四水共治”,建设滨水生态新城。
通过实施“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战略,改善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大力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成立、做实招才局,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充满活力的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
通过实施新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改善经济所有制结构,以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这“新四军”为创业主体,以发展新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努力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地。
通过实施高校高新产业发展战略,改善优化产业结构,率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聚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做好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国家新型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四个新的国家级基地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世界光谷、中国车都,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的产业创新中心,到建党100周年时,经济总量力争超过1.9万亿元,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提供有力的支撑。
武汉将做好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排头兵、顶梁柱。通过实施长江新城、新区战略,改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东湖生态绿心等城市亮点区块,打造成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推进“四水共治”,建设滨水生态新城。——武汉市市长万勇
李乐成
擦亮襄阳制造 打响襄阳服务
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在审议省党代会报告时说,报告提出“深化‘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其中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明确了“一主两副”的战略定位。
为此,襄阳市将开发绿色产品、看见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工业链、构建绿色发展产业,建成区域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产业转型样板区。同时,襄阳市还将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的发展工程。
李乐成介绍,现在襄阳产值过百亿的企业有3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有2个,要经过几年努力,形成10个左右产值过百亿的企业、5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并且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擦亮襄阳制造、打响襄阳服务。
“县域经济原来一直是襄阳发展的短板,但我认为短板同样也是潜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也是新增长极之所在。”李乐成说,襄阳市县域经济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有7个地方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得了表彰,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襄阳要建设个体强壮、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特色区。
李乐成说,襄阳是一个粮食产量过百亿斤的农业大市,但是襄阳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还存有不足,而做好农业结构性改革有两个关键,“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新型农业进行实体培育是另一个关键。”
为此,襄阳市要抓好农业的发展,必须以“专、精、优、特”为发展方向,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此外,襄阳还要建设发展优势明显、业态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其中,要抓住高铁建设的契机,让文化旅游产业引爆开来,提高城市影响力。建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拓展襄阳对外开放度。
张家胜
坚定不移抓好项目投资
“报告中9处提及宜昌,既是关怀,也激励我们全力向前迈进。”宜昌市长张家胜在审议省党代会报告时说,围绕两个进位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市要做好五个“坚定不移”。
其中,首先是要坚定不移抓好项目投资,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始终是宜昌市的“一号工程”,瞄准培育发展千亿产业这个重点,靶向发力,层层传导压力,今年已成良好态势。
同时,要坚定不移抓好转型升级。张家胜说,宜昌市传统产业转型,特别是化工产业,要通过园区规划,改造提升一批,推动产业达到更高的环保标准,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发展新经济,形成十大千亿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此外,宜昌市还将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改革工作,包括做好全国和省级改革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环保工作,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地抓好民生改善工作,用钉钉子的精神、下好绣花的功夫来抓脱贫攻坚任务,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
◎心声
加强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本报讯(记者 徐靓丽 周舜尧 刘倩雯)“我长期从事环卫工作,建议在改善民生的工作方面,能加强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襄阳市襄城公厕管理公司负责人王莉建议,建设更多的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机制,做好教育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引导,这样更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同时,希望建立更专业的环卫队伍,环卫未来的走向将会是管理现代化、清扫机械化,但现状是“年老的干不动、年轻的不愿意来”,希望能够引进更多的环卫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环卫工作水平。
“我开了20年公交车,见证了襄阳市公交车的变化。”襄阳市公交集团二公司27路党支部委员、线路长、驾驶员熊会萍说,2005年,襄阳27路党员示范线诞生;2013年,襄阳本地产新能源车下线,27路驾驶员为厂家提供了大量数据,保障新能源车车型不断完善,目前襄阳产的新能源车已销往西藏、云南、广东、广西。
熊会萍说,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襄阳要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为此,她建议加大新能源公共交通的应用和鼓励,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襄阳公交运行效率,增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公共交通出行的选择性。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