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从今年7月1日起,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将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符合这一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据6月26日《黑龙江工人报》)
事实上,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越来越大,减半征税的范围从最初的3万元,逐步提高到此前的30万元,而今这一限额又提高到50万元。这是今年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六大减税措施的内容之一,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达5800亿以上。
从征税角度来说,税收是一种拔鹅毛的艺术,鹅毛肯定要拔,高水平的表现是:既把鹅毛拔下来,又不让鹅叫唤,或者少叫唤。因而,“拔鹅毛,减少叫声”一直被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征税原则。笔者认为,国务院为小微企业减税的举措,正是释放出“不拨小鹅的毛”之善意。从现代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这是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重要举措。
以有人呼吁征税的小微电商企业为例。韩都衣舍、小狗电器、三只松鼠、林氏木业等知名品牌,当初无一不是通过淘宝或天猫起步,从几个人的“小微电商”发展成为高市值互联网企业。2016年韩都衣舍纳税超过1亿元;三只松鼠自2012年纳税70多万元,2016年纳税1.47亿元。
这些企业在“小鹅”(初创时期)的时候,也经常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韩都衣舍副总经理胡近东曾说:“企业在创业初期阶段,确实是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一次失误的决策、一次处罚,都能随时致企业于死地。”也就是说,不合理的“处罚”(有些地方将罚款视为非税收入等创收来源,也是这两年重点遏制的领域)、税费负担等“拔鹅毛”的举动,都有可能将这些“小鹅”的性命断送。
企业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生命体,只有自身健康成长才能承担社会责任,为小微电商减税有助于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一是激励公众投入“双创”之中,解决更多的就业、经济健康增长。如今年1-4月份,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了32%。二是企业发展壮大后,自然会交更多的税款,如三只松鼠从每年交税70万到去年交税1.47亿元。
三只松鼠并不是个案。据了解,首批拟上市阿里平台商家已达近百家,市场估值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国内资本市场正迎来电商企业集中登陆的高峰期。而这些商家也都在爆发式增长中,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小微电商企业“长大”成“大鹅”后,必然“毛”又多又亮。
至此,实在没有必要谈“税负公平”等大道理了,因为在笔者看来,呼吁对小微电商征税的人,根本不懂“税负公平”的真正内涵,“税负承受力原则”是税负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大鹅”多拔一点“毛”,“小鹅”不拔毛或者少拔毛。
窃以为,传统的小微企业也好,小微电商也罢,都是“小鹅”,都应不拔毛或者少拔毛,这也正是此次国务院释放的“不拔小鹅的毛”之善意,体现了政府呵护小微企业成长的良苦用心。(光明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