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申遗成功只是保护遗产第一步

申遗成功只是保护遗产第一步

2017-07-11 07:15:5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最近,可可西里与鼓浪屿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原因无它,两者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项世界遗产。这本该是件大好事。可消息一经披露没多久,浮出舆情水面的除了喜悦之情还有深深的担忧。

原因大体上有二。一是成功进入世遗名录,不过是迈开了保护珍贵遗产的第一步。高分一号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卓乃湖系列湖泊群的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盐湖面积扩大4.5平方公里。2015年的数据表明,盐湖在4年中面积增加2.3倍,如今仍然在缓慢增加。

二是申遗成功甚至有可能带来反作用。此前,丽江、张家界等地在申遗成功后好好火了一把旅游业,“平遥申遗13年门票收入增70余倍”之类的新闻我们也不陌生。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考问的是,“申遗”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未来有资格“申遗”的地点必然会越来越多,但如果忘却了初心,那么“申遗”的意义何在?

毋庸置疑,我们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遗产。但商业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属性之间,存在着很难调和的矛盾。据媒体报道,山西五台山花费5亿元申遗,费用主要用于拆迁商铺、设立保护带等。结果,旅游收入不升反降。在慨叹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申遗本就是一笔“亏本”买卖,自带公益性质。

此次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后,明确表示旅游并非其发展目标,在青藏高原上为藏羚羊保住家园才是更重要的使命。可我们不妨对此泼一些冷水:保护藏羚羊是否非得依靠“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头?一片嘈杂和喧闹,是否反而会为保护可可西里带来更大的难度?进而言之,这种“冷思考”也不乏启发意义。

(钱江晚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