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布局跨境出行合作触达1000多个城市,覆盖世界六成人口
□本报记者 江楚雅
“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中国市场,可以尝试通过与优秀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全球化平台,实现国际化。”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曾在两年前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过这句话。
如今,滴滴已和业务涉及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等1000多个城市的当地优秀合作伙伴展开了密切合作,覆盖超过全球人口的60%。
8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投资中东北非地区移动出行网络平台Careem,出行的海外布局又迈出新的步伐,正式进军中东地区。
海外版图再延展
滴滴已经将业务版图扩大至全球范围。
从2015年开始,滴滴出行先后投资东南亚打车软件GradT、美国打车应用Lyft,达成战略合作。
今年以来,滴滴海外投资的速度加快。1月,滴滴出行与巴西最大本地移动出行服务商99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其战略投资者。7月,滴滴与软银联合领投东南亚移动出行平台Grab20亿美元。而在一周前,滴滴在欧洲实施了首笔投资—投资欧非地区移动出行企业Taxify并与其达成多项合作。8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投资中东北非地区移动出行企业Careem。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身为中国移动出行领域领先者的滴滴出行,正和众多互联网企业一样加快出海步伐。
除了股权投资,滴滴还尝试通过打通产品线的做法进行扩张。去年4月,在美国上线的“滴滴海外”就是通过与Lyft产品互通,让滴滴在形式上直接进入了美国市场。
滴滴布局跨境出行网络,在区域和对象的选择上有什么标准和要求?滴滴表示,滴滴出行投资高潜力市场的成熟公司,从而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实现更大增长。需要所投资公司所在地区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日益多元化的行业结构。
以Careem为例,这家企业5年前创立于阿联酋迪拜,5年间,他们迅速将业务从迪拜拓展到中东、北非13个国家的80多座城市,成为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移动出行企业。据介绍,格令支持英语、阿拉伯语、法语、乌尔都语和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拥有25万余司机和超过1200万用户。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趋势,“国际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投资是滴滴未来发展的双引擎。”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表示,我国互联网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涉及多个层面的选择,这其中首先是对于市场和企业的选择。
领衔中国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升温。截至今年初,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案例不少,滴滴的国际化道路颇有独特之处。2015年8月滴滴第一次投资东南亚出行巨头Grab,成为了其“出海”的第一步。当时滴滴在国内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部分西方媒体对此侧目以视,认为面对“不可阻挡”的优步,投资Grab这种“非主流试验”并不会长久。
据悉,东南亚地区民族和语言繁复多样,2015年滴滴首次投资Grab后,即在技术、产品、运营、业务规划等领域展开合作。中国和东南亚都是城镇化进程迅猛、城市人口收入差异较大的新兴市场;传统交通产业是百姓出行的支柱但供给不足。
从双方产品演化轨迹来看,滴滴在国内这个最复杂棘手的市场所研发的产品,对东南亚的适用性相当之强。顺风车是首个Grab在东南亚转化落地的产品,很快取得了成功。两年来,Grab其他类似的城市共享出行产品如小巴、拼车等陆续上线,向成为本地多元化出行平台的目标迈进。
此外,滴滴不仅连续战略投资Lyft、Ola、以及99等各地区领军的打车软件企业并展开技术和产品合作,更是收购优步中国,与优步全球也形成了投资关系,并作为唯一的前对手,进入优步董事会。
目前,滴滴正与合作伙伴们逐步走入“蜜月期”。Grab日订单量达到280万,在第三方出租车打车市场占有95%的份额,在私家车打车市场占有71%的份额,已经迅速成长为东南亚最大的交通网络。Lyft在竞争激烈的北美市场也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
“滴滴”模式深耕国际市场
滴滴在国内交通出行领域的经验,成为其在国外城市开疆扩土时的凭籍。尤其是东南亚及南美地区,智慧城市建设也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依靠资本+技术的输出,滴滴不仅与当地出行服务平台联手,也将自己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布局中。
目前,滴滴已和国内20多个城市展开智慧交通合作,内容涵盖了红绿灯大数据优化、潮汐车道设计等方面,已引起了新加坡、巴西、韩国和美国的同行和城市管理者的关注。滴滴还根据需要,派驻工作人员奔赴海外,帮助合作伙伴提升技术和运营能力。今年对外投资中,滴滴还将合作拓展到了网约车之外,希望通过合作激励科技创新,助推地区交通产业向前突破,释放本地区互联网经济潜力。
滴滴已经在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等1000多个城市,面向几亿注册用户,提供着形形色色的出行服务。当这些数据、服务能力汇聚到一起的时候,滴滴已把自己和当地城市的智慧出行、智慧交通,甚至智慧城市建设捆绑在了一起。
此外,滴滴还积极支持投资所在国企业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正“移植”了滴滴在国内发展的模式。2016年,共有1750万名司机在滴滴平台获得灵活就业和收入机会,其中238.4万名来自煤炭、钢铁等去产能行业。在海外,Grab、Ola和巴西九九约车等同行也与滴滴的普惠交通、普惠发展思路相似,成为当地就业和传统交通产业升级的新支柱。以Grab为例,目前就为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110万名司机提供收入来源。
业内人士表示,滴滴的发展历程虽然仅短短五年,但让我们看见了互联网时代里前所未有的速度。而在走出去方面,滴滴的走出去与以往中国互联网企业出去购买技术与市场完全不一样。滴滴因为服务于全球最大的市场,积累了领先的技术与经验,更有完善的科技出行理念。可以说,滴滴走出去,技术是帆、资本是舵、理念是桨。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表示,希望能够借力出海,将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科技上的能力和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国际市场,为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在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的基础上,滴滴也希望成为世界级的汽车运营商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为今后中国交通科技和服务水平领先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滴滴出行加速扩张海外版图。滴滴供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