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雷军、陈东升、孙宏斌响应,武汉资智回汉工程再获招商大单
□本报记者 周舜尧 张衡
8月26日,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大会在武汉洲际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泰康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等来自全球的“珞珈商帮”企业家,与武汉市相关合作单位共签约46个项目,投资金额1576.7亿元。
这一次前来签约,是雷军近几个月来第7次来到武汉,自从今年2月起,作为在汉高校校友,被喊话“资智回汉”以来,陈东升、孙宏斌等珞珈商帮企业家也像雷军一样纷纷响应,在全球各地奔走,并多次来汉考察,最终促成这一次的签约活动。
珞珈商帮
多次为“资智回汉”奔走
“武汉最大的优势是科教资源,以城市为单位,拥有全球最多的在校大学生,多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这些武汉校友已经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骨干精英的角色。”今年2月,在武汉市招商引资大会上,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向武汉市百万校友“喊话”, “点名”陈东升、雷军等武汉高校校友中的行业领军人物,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资本回汉,智力回汉。
作为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创始理事长、全球楚商联合会会长、泰康集团董事长兼CEO,3月14日,陈东升亲自率团回汉响应,正式拉开了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资智回汉的大幕。4月8日,陈东升被聘为武汉市首批“招才顾问”,仅10天后,就马不停蹄赶往美国纽约,以新身份为武汉招贤纳士。
“新一线城市正在崛起,从北上广深到武杭南成。”陈东升认为,武汉、杭州、南京、成都这四个城市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城市发展的新一轮发力点。其中,武汉处在十字型高铁经济的中心地带,可以四个小时通全国,高铁经济将是武汉的第一大优势。并且,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大学、大城、校友形成了循环经济,也是武汉的一大优势。
雷军同样用小米速度表达着对于“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的支持:4月8日,雷军与陈东升同时被聘任武汉市首批“招才顾问”;5月8日,雷军带着小米、金山、顺为的所有高管来武汉开会;5月26日,他再次率小米生态链企业200多位企业家又回汉考察;6月29日,小米武汉总部揭牌,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成立;7月25日,小米武汉总部启用,小米之家三店开业……
“武汉的执行力、投资环境是最好的。”雷军说,自己在短短几个月7次来汉,感受到武汉市投资环境的优越性:从签署协议确定项目到现在正在筹建阶段,短短的4个月、140天,这是小米在各个地方落户的项目里面感受到最好的,作为武大校友,真心地为武汉大发展感到高兴。
招商引才成果丰硕
此次签约,以泰康集团、小米科技、融创中国、当代集团、卓尔集团、中珈资本等知名武大校友企业投资项目为主。其中,泰康集团签约项目375亿元,包括险资回汉基金100亿元、大健康产业基金300亿元,加上已签约、开工的泰康在线大厦、楚园养老社区、泰康同济医院等。
小米也不甘示弱。除了已揭牌的武汉总部、已签约的小米产业基金,“雷布斯”还要再投200亿,建设华中泛娱乐产业基地、武侠文化主题乐园——西山居游戏、武汉健康产业基地、金山办公等项目,及顺为资本、小米互联网小贷等金融产业。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校友表示看好武汉未来发展前景,接下来,不仅融创中国的华中总部将落户武汉,还有大屏生态研发、应急设备生产等重磅项目落户武昌、青山等区域,同时,他也非常看好长江新城,曾到长江新城的核心区“谌家矶—武湖区块”看过多次,未来将在长江新城进行投资活动。这一次大会上,融创中国签约项目360亿元。
签约项目中,包括众多总部项目、研究中心项目的落户,如楚商金融贸易中心、中珈资本中小企业总部、中诚信征信业务总部、人福医药安塞尔全球总部、珞珈律师联盟总部、中国数字出版企业总部、知卓空间研究院等。大批总部项目落户将对武汉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起到“引擎”作用,大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次签约项目还包含了医院、体育中心、垃圾填埋场转型升级等众多民生项目。比如,泰康之家楚园康复医院将引入北京协和、武汉同济、健瑞仕(GRS)、霍普金斯等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融创体育公园引入体育之窗等专业体育运营公司,打造武汉乃至华中首屈一指的国际体育公园,实现体育竞技与训练、体育产业集群、全民健康娱乐等功能融合;深圳龙澄环保有限公司将对新洲区陈家冲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转型。
与资智回汉工程呼应,武大今年提出“人才强校”战略,目标在五年内引进300名海外优秀高端人才。8月26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才引进基金”成立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该基金由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副理事长周旭洲捐资3000万发起,陈东升、毛振华、曾文涛、陈作涛、何绍军、于成等校友捐资过亿元,设立专门的“武汉大学人才引进基金”,为武汉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配套资助。
全面开放落户、房价降20%、涨工资
武汉为留住大学生出大招
本报讯(记者 周舜尧 张衡)武汉市在引导知名校友“资智回汉”的同时,也为百万大学生留汉提出了新的举措。8月26日举行的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上,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现场表示,武汉将创新“大学+”模式,努力探索“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为确保5年内留下百万大学生,武汉市将针对性的解决“落户、房价、工资”三大问题。今年初以来,武汉市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学生“零门槛”落户:只要毕业证,即可登记落户。
住房问题方面,武汉今年将提供首批大学生公寓3600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鼓励企业探索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人才住房,争取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让相对较低的房价成为武汉的城市竞争力。
此外,武汉将制定合理的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制,并呼吁民企特别是骨干企业带头,国企特别是市属企业发挥表率,要给大学生加工资。
8月26日, 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上,共计投资超1500万的项目签约。本报记者 吴薇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