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信用助力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从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以免押金为代表的一系列信用服务促进分享经济迎来“指数级”增长,分享经济用户数月均增长12.7%,日均用户活跃度增长了8.7倍。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表示,“信用的乘数效应得到充分体现。”
信用经济与分享经济具有天然的匹配性,一方面,信用经济的契约经济等特征能有效弥补分享经济的缺陷;另一方面信用的媒介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与货币相似的对商品或服务的索取权,直接创造了对分享经济的需求。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信用在分享经济中发挥了乘数效应,即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信用经济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信任的基础上,后者无须支付现金即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具有诚信度、合规度(合法)、践约度三个重要维度,这恰恰能弥补分享经济的不足。信用免押比押金更具约束力,有数据为佐:以共享单车行业为例,引入芝麻信用后,行业租金欠款率下降52%,违章罚款欠款率下降了27%,丢车比率下降46%。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表示,“有时候比起押金没收,信用污点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接受。”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信用是一种直接的“购买力”。关于信用在商业流通领域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有信用的人,能使用信用购买货物,他因此创造了货物的需求。”后来,经济学家亨利·麦克劳德在1889年出版的《信用的理论》说得更直接:“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和劳务的权利与符号,从而实际上是一种信用。”
现代经济中信用逐渐被人们量化,形成金融中的征信体系;经济学家的信用“购买力”观点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形成例如信用卡金额等“虚拟资产”。也正是信用的“购买力”,不仅降低了分享经济的使用者门槛,同时保障了提供者的利益。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免押金服务:截至今年4月,在全国381个城市,仅芝麻信用提供的免押金场景就覆盖了酒店、房屋短租、民宿、汽车租赁、共享单车、便民物品、农业设备租赁等八大行业,累计提供免押金额合计313.8亿元。
分享经济被十九大报告明确列为6个新增长点之一,并要求其“形成新动能”,而健全的信用体系是分享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鼓励第三方征信机构在分享经济中提供信用服务与探索。(光明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