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讯(记者 张璐)持续亏损的途牛终于在今年三季度翻了身。11月27日,途牛公布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未经审计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途牛净收入8.061亿元,同比增长53.5%,毛利为4.409亿元,同比增长73.5%。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虽然盈利给途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过,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在线旅游市场中,途牛依然面临不小的成本压力。
报告指出,途牛三季度非美国会计准则净利润近4000万元,而去年同期数字为-4.967亿元。途牛旅游网首席财务官辛怡表示,“我们前期实施的战略已见成效,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我们实现了上市以来首个单季度盈利(非美国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们向未来长期盈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随着核心战略的执行和内部运营的优化,途牛将继续为我们的客户和股东创造价值。”
不过,虽然实现了三年来首次单季度盈利,但途牛接下来的发展仍然难言坦途。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途牛在品牌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费用,其中包括与《非诚勿扰》、《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等多个热门综艺合作,砸入大量的广告费,其中仅《奔跑吧兄弟》第四季的特约赞助费,途牛就花费了1.485亿元。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几天前,途牛还披露了未来的“网络战略”,其中包括自营门市,预计明年自营门市的数量将再增加150个以上,总量达到370个以上。除了原有的线上渠道,以及上述的门市、会员渠道,途牛还建设了企业、运营商、笛风分销、平台等多个销售渠道。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门店和渠道的建设依然需要大量销售成本,刚刚单季盈利的途牛能否持续盈利,仍然面临不小挑战。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不能单纯地把途牛的盈利看作是其对营销费用降低,而在流量惯性(老用户黏性)下得到的中间差。而应该看到其在线下门店的布局中,形成了新的获客途径。在本质上,OTA模式对于传统旅游行业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结构性改变。因此,一旦流量惯性变少,新的获客途径带来的线下运营成本挤压,对于并没有深度参与到旅游业实质、并在线下实体店布局中将自身变重的途牛来说,将会变得困难。”
编辑:吴淑平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