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邹平)北京时间昨日3时,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1.25%—1.50%,同时维持2018年加息三次的预测不变,加息“靴子”终于落地。
业内认为,美联储对A股影响有限。
对A股和港股不会造成冲击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这是今年最没有悬念的一次加息。由于本轮加息已被市场提前预期到,因此对于股市没有造成冲击,公布加息前后,美国三大股指继续强势上涨,道琼斯指数继续创新高。这轮由美股引领的全球牛市愈演愈烈,还没有见顶迹象。
杨德龙指出,A股和港股虽然在今年已经涨过一波,但跟全球主要的股指相比,还是最便宜的。目前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大约是15倍,上证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是20倍,但是道琼斯指数是22倍,标普500指数大概26倍,纳斯达克指数大概35倍,美联储这次加息对A股和港股不会造成冲击,2018年A股和港股仍有慢牛行情。
短期内中国央行可能性不大
中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美国加息或加大未来中国央行加息压力。
李迅雷分析,估计今年央行不会加息,2018年如果美联储加息次数如期达到3次,则央行上调基准利率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中信证券认为,对债市而言,受到来自经济基本面、资本外流压力、人民币汇率、金融市场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中美短端利差较大,我国央行或将上调OMO操作利率以对冲影响。同时,考虑到稳定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存贷款基准利率或将继续保持不变。
海通宏观姜超也认为,整体来看,当前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已大幅减小,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容忍度在提高,中美利差也处于历史高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受到外部汇率因素的牵制较小。
姜超分析,从内部看,今年以来决定金融市场和实体利率的关键因素是基础货币的供给数量,而不是逆回购、MLF利率等基础货币供给的价格。央行控制基础货币增量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利率已大幅走高,如果央行上调逆回购等短端利率,或也只是顺势而为,但可能会加剧金融市场的紧张和调整,弊大于利。未来短端更应该关注基础货币供给数量和央行比较关注的DR007利率走势,其传递的货币政策信号意义更强。
姜超认为,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已大幅走高,实体贷款利率也在缓慢上浮,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会对经济构成一定的下行压力,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已显得滞后。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会进一步推升银行负债端成本,加剧金融市场的震荡和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所以短期来看,中国央行跟随美国加息的必要性并不大。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