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银行揽储发力结构性存款 利率上浮成“卖点”

银行揽储发力结构性存款 利率上浮成“卖点”

2018-01-16 11:35:11 来源:长江商报网综合

元旦过后,银行备战“开门红”,揽储力度依然没有减弱。而在货币基金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冲击下,不少银行上调存款利率的同时,也通过创新各种方式来吸收存款,在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等方面齐发力,防止存款“被搬家”。

日前,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结构性存款以利率上浮为“卖点”,吸引客户前来进行存款理财。其中,结构性存款的年利率目前上调至4%以上,利率几乎是普通定期存款的3倍。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打破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银行理财可能出现规模收缩,存款回流,结构化存款今年已经出现了走热的趋势。在严监管的态势下,银行和投资者将不得不适应资管新规下投资理念和方式的改变。


结构性存款成“香饽饽”

由于资管新规明确要打破刚性兑付,加上一季度揽储压力,各家银行纷纷通过创新方式推出各种类型的存款业务。例如智能存款和结构性存款。所谓智能存款,是相较于普通定期存款更灵活的一种方式,既能够取得定期存款的收益,又能灵活取出而收益不受影响。智能存款不仅门槛低,且在利率方面相比普通定期存款更有优势。

例如,某股份制银行推出的一款智能定期产品,该产品任意时间都能取,提前支取根据实际存期按对应的定期利率计息,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95%、2.7%、3.2%、3.9%,且起存金额只需5000元。

此外,银行越来越热衷发行结构性存款,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通过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使投资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多家银行已经开始上调结构性存款利率,一方面源于市场利率“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可能在储备资金,以备今年开年的信贷“开门红”投放。与此同时,今年执行的流动性新规也促使银行加大力气获取流动性负债、提高结构性存款利率。


银行理财面临转型

“保本保收益”一度是各家银行理财揽储宣传的口号,这让许多客户纷纷将存款变为银行理财。然而,此次资管新规几乎是对银行理财现有优势的削弱,银行保本理财在新规落地之后将逐步退出市场。因此,随着资管新规即将落地,各家银行也纷纷将保本理财向结构性存款过渡,大力推荐结构性存款。

据了解,2015年和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保持高增长态势,银行理财的规模年增长率分别为56.46%和23.85% ,但进入2017年,在金融严监管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逐步从爆发期走入了冷静期。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为28.38万亿元,较2016年末出现了史上首次下滑。银监会在去年10月份发布的数据也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增速连续8个月下降。

(证券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