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高峰时段部分充电桩利用率仅1/8

高峰时段部分充电桩利用率仅1/8

2018-01-23 07:19:0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本报记者武汉探访发现

本报讯(记者 柳莺)截至2017年底,我国充电桩建设数量达到45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达21万个,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利用率不足15%。这是在近日召开的2018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披露的信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政策稳步推进,充电桩也变得至关重要。然而,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后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善。

消费者:充电不方便

“去公共充电桩充电,我要在那里干等两三个小时,还得付停车费,还不如买个线在家里自己充。”武汉车主罗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外面充电很不方便,特别是目前武汉充电桩覆盖面不是很广的情况下,还得自己去找充电桩。

1月2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武汉市绿动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安全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出租车司机充电使用的充电桩分两大模块,一个是私人投资的充电桩和国家电网。目前私人的充电桩有部分是个体投资的,规模不够大,比较零散,再加上它的一些配套的设施也没有那么完善。”

对于充电桩设置的地点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对于出租车来说,只要不离城区太远都是没问题的。“充电的站点越来越多了,这对于司机来说也越来越方便了。”

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在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同比增长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但充电设施的布局不够合理,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城市中心城区的停车费却较贵,时常出现停车费比充电费还要贵的情况,导致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利用率较低。

1月22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武汉市徐东汪家墩社区门口国家电网的公共充电站,该充电站设有8个充电桩,正值高峰时间段,但充电车辆只有一辆。

从贴在充电桩上的一张“充电价格调整公示”中,记者看到,该充电站在2017年12月18日调整过价格,调整后在高峰时间段(10:00-12:00和18:00-22:00)的费用分为电费和服务费两个板块,加一起的价格为1.6元/度,车辆如果过夜将收取服务费20元。另外,车辆在此充电还将收取5元停车费。

运营商:基本无法实现盈利

论坛上,充电桩代表企业之一、北汽特来电营销副总监杨明华表示:“目前,在公共充电桩只有15%使用率的背景下,运营企业基本无法实现盈利。”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单个充电桩“硬件”成本约为2万元,而建成一个充电桩,整体投资约为10万元。而且,公共充电桩的盈利仅能依靠收取充电服务费,充电桩所在停车位的停车费用并不计入充电桩的运营收入中。

从事智能充电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联桩的品牌总监吴珂佳则认为,充电桩成本和行业普遍盈利能力千差万别。“因为大家定位不同,市场策略不同,如运营商在全国大量建桩,目前肯定是不盈利的。”

在谈到充电桩以后的发展趋势时,吴珂佳向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桩企业从行业内最早的几十家在短短时间内增加到三百多家,所在行业中存在良莠不齐现象。充电桩因为无人值守、高电压、高电流的特性,对于安全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提高行业门槛、加强资质的监管势在必行。在提高利用率方面,需要政府、电网、社区物业等多方努力,以及充电企业积极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也在加剧布局充电桩设备。据《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在“十三五”时期,以满足城市电动汽车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能源互联网先进发展理念,采用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建立电动汽车互动服务平台,实现友好开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充电站410座,充电桩约19万个。

相关新闻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

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政策稳步推进。日前在京召开的2018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了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水平、企业实力和配套环境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苗圩在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新进展时谈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乘用车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已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大幅提高,价格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骨干整车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行业世界平均水平。(新华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