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银监会披露,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从2013年末的5.20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年均增速13.98%。所支持的项目每年可实现可观的节能节水和污染物减排效果,为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更值得注意的是,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37%,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的1.69%,绿色信贷资产质量优良。
尽管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但其在各类信贷余额中的占比却始终徘徊在8.5%到10.0%之间。绿色信贷余额占比相对稳定,从侧面反映出绿色信贷的深化发展,亟待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鼓励。
绿色金融纳入MPA将带来显著激励。宏观审慎政策(MPA)是人民银行进行市场调控双支柱之一。
尽管从公开信息看,目前人民银行MPA考核对绿色金融具体使用的指标,以及评分规则和指标权重尚未可知,但不难推断,绿色信贷纳入MPA将对银行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显著激励。
定向降准支持范围有望扩容。绿色信贷的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绿色项目普遍需求较长的融资期限,这与银行负债端较短的期限之间形成的资金供需期限错配;二是如何在融资成本中体现绿色信贷的正外部性。可见,发展绿色信贷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准备金率的下调能够为金融体系注入长期资金,激励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2017年9月,人民银行宣布将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 。而绿色金融旨在提升环境质量、支持可持续发展,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一致。如果未来能够参照普惠金融的相关扶持政策,使定向降准政策惠及绿色信贷,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将对绿色发展形成强大的助推力。
货币政策担保品管理倾斜。目前央行采取多层次的担保品管理框架:公开市场操作所接受的主要担保品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高等级债券,而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的担保品范围扩展至优质的信贷资产。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信贷支持,人民银行优先接受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作为信贷资产担保品”。
优先接受绿色信贷为信贷资产担保品,不仅出于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考虑,也是因为绿色信贷作为货币政策担保品有其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银监会统计显示,绿色信贷资产质量较高,优先接受以绿色信贷为担保品有助于降低中央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期限较长,其评级信息可以重复更新利用,有利于降低央行评级成本。
除了优先接受绿色信贷为担保品外,由于绿色信贷的不良率较低、期限较长,央行可以考虑给予绿色信贷抵押品更为优惠的折扣率,进一步引导信贷投放向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倾斜。(证券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