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大企业优势明显,排名前三房企销售额合计超5000亿
本报讯(记者 江楚雅)核心城市的调控政策仍未放松,标杆房企销售业绩依然爆发。30家房企销售破万亿元,2018年一季度房企表现较去年普遍提升。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0家房企公布了一季度销售业绩,销售金额合计高达10988亿元,同比上涨33%;销售面积合计达838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28%。
其中,碧桂园在2018年一季度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879.7亿元,同比增长24.76%。万科等紧随其后。排名前三位的房企一季度的销售额均超1500亿元,销售额合计超过5000亿元。此外,保利、融创、中海、绿地销售额超500亿元,依次位列第四到第七位。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大型房企在品牌、资金、营销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房企第一梯队的三家公司,2018年的整体销售额很可能超过2万亿元。
“从当前财报数据看,各大房企的销售业绩继续呈现强劲反弹态势。这也说明虽然2018年属于降温年,但大房企依然有较好的业绩拉升能力。类似业绩拉升能力,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大房企可以继续享受行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的利好。”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另外,包括融资等方面其实很多企业近期也有动作。这既说明企业在第一季度就已经积极开始寻求新的融资机会,也说明此类企业对于未来市场也会有一定的谨慎心态。当然,随着二季度各地供地节奏加快,也不排除部分企业会在二季度土地储备上会有新的动作。
不过,随着调控不断深入,政策叠加影响的因素将逐渐放大,房企今年的经营状况难言乐观。预计二季度开始,房企将加快出货力度。克而瑞研究中心预计,从二季度开始,房企将加大推案力度,力争将全年销售计划前倾。从年报季大部分房企高管表态来看,全年的推案计划大部分集中在二三季度,这样可以尽早锁定全年销售业绩。
严跃进认为,当前房企销售规模继续上升,尤其是销售金额继续提高,充体现了当前行业集中度提高的情况下,房企会有较为明显的业绩提升战略。从此类销售业绩突破的角度看,大房企品牌影响力继续提高,所以实际上会有较为明显的业绩成长效果。后续预计此类态势会延续,将继续成为房地产市场较为明显的特点。
◎相关新闻
一季度全国新开购物中心82家
本报讯(记者 吴婷)全国1至3月共有82个商业项目开业,各月开业商业项目数量呈逐月下降的趋势。
搜铺网大数据中心近日公布2018年首季度商业项目开业情况,截至2018年3月31日,今年全国一季度共有82个商业项目开业(不含专业市场、酒店及写字楼,商业建筑面积≥3万方),新增商业体量591.19万方,剔除了经营面积1万方的鹤岗俄罗斯生活广场、由华录乐影倾力打造的面积仅4300平方米的石家庄华录文化广场等项目。
在新增商业项目中,湖北地区新开购物中心4家,新增商业体量33.5万方。从各月开业数量看,1月至3月各月开业商业项目数量呈逐月下降的趋势。其中,3月下滑幅度最大,仅4个项目开业,环比下滑了85%,与往年的趋势相符。
5—10万方规模购物中心仍是主流,规模在5至10万方(含5万方,不含10万方)数量最多,占比超48%。3至5万方区间(含3万方,不含5万方)占比超25%;10至20万方区间(含10万方,不含20万方)占比超23%;20万方以上(含20万方)的占比仅2.44%。
零售、餐饮、超市、影院、儿童乐园及其他生活服务的一站式中大型购物中心仍是目前全国商业的主体。同时,面积相对较小的(5万方以内)的社区型商业逐渐放量,是当下典型的商业类型。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