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讯(记者 吴婷)随着千禧一代对环保需求的偏向,快时尚行业目前面临巨大挑战。
据麦肯锡数据显示,全球市场产业每年制造1000亿件服饰,其中3/5在一年内即被启用,形成巨大浪费的同时,还造成了污染和能源浪费,服装制造业的碳排放目前占全球每年碳排放的10%。
自H&M、Zara、Gap、Uniqlo及各自母公司推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后,美国巨头盖璞集团也承诺,2021年该集团将仅从有机农场或其认为的可持续生产商购买棉花。H&M Hennes & Mauritz AB 海恩斯莫里斯集团则表示2020年开始,公司能够实现全线有机棉使用,2030年前实现产品制造原材料全部来自回收;日本巨头迅销集团则表示致力于制造过程使用更少的水和化学物质。
记者走访多家武汉商场发现,虽然很多快时尚推出可回收旧服饰业务,但消费者参与度并不高。对此,业内人士也认为,快时尚行业上述努力不足以满足环保需求。
香港纺织服装研究协会首席执行官葛仪文表示,快时尚行业与环保天然为敌,该行业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不过,H&M曾公开表示,该集团正在致力将于可持续系列产品的价格降下来,伴随着规模化,成本会下降,以达到与普通一系列一样,让大众消费者可以负担得起。并承诺,可持续是集团的长期投资,不会从消费者身上收取额外的费用。
鞋服行业分析师王蔚然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随着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持续、减少工业浪费已成为多数消费者的共识。各大品牌也在不断鼓励消费者反复使用,以此减少工业废物产生。但本质上解决纺织品工业污染,核心还是在于选择可持续的原材料,这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将会上升,反映到终端快消服饰价格优势会受到影响。这对于追求廉价、实用的快时尚品牌来说又是矛盾的。由此可见,在这场时尚环保转型战役中,快时尚品牌将迎来行业洗牌。王蔚然认为,要使可持续系列产品价格与普通系列价格相当,除了规模化生产,企业还需不断创新,加入新科技,研发出即廉价又可持续的生态原材料。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