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终于迎来今年首家获IPO批文的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603259)今日在沪市主板上市,集合竞价阶段该股顶格高开涨20%,报25.92元,连续竞价阶段该股瞬间涨至43.98%。
从2月6日预披露更新到过会,药明康德仅用了50天,仅次于此前36天便火速过会的富士康。而在过会半个多月后,药明康德“反超”富士康,率先拿到IPO批文。
市场监管趋紧 过度炒作将受控制
药明康德被市场视为中国医药行业独角兽企业,有人甚至将其喻为医药界的“华为”。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
据申万宏源证券估算,就发行市盈率与行业市盈率比较而言,药明康德发行价相对行业市盈率存在较大折价,预计上市后上涨空间较大。
“药明康德作为今年第一家回归A股的独角兽,顶着这样的光环,上市后很容易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 中投恒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少波对记者表示,不过,药明康德这次选择上海主板上市并未登陆创业板,公司自身体量也比较大,持续炒作需要动用的资金很多,股价上升高度还不好判断。近年来,市场监管趋紧,过度的炒作往往会受到控制,药明康德可能很难复制出暴风集团、乐视网上市之初时的暴涨模式。
发行市盈率下降或为后续独角兽上市定标杆
不过,就在药明康德上市的前一天,港股第一只“独角兽”平安好医生却破发了。平安好医生在5月4日上市当天,收报54.8港元,涨幅是惊人的“0%”。第二个交易日保收52.75港元,破发速度惊人。
药明康德会步平安好医生的破发后尘吗?业内认为大概率不会。
“因为药明康德还是有分寸的。”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左俊义表示,这次药明康德是“折价”上市,二级市场承压不是很大。
据悉,药明康德曾在纽交所上市,2015年4月时,选择私有化退市,当时的估值不足33亿美元。而高估值一直是A股的魅力所在,本次成功回归,市场能给这家企业怎样的估值?
据此前披露的招股意向书显示,药明康德IPO发行数量不超过1.04亿股,预计募资使用额21.3亿元人民币。至于其发行价格,则定为21.6元,对应发行市盈率22.99倍。这一首发募资额与最早计划的57.41亿元相比,已经大幅减少逾60%,不足23倍的发行市盈率同样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很显然在上市之初,药明康德的表现值得看好。
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从2月6日预披露更新到过会,仅用了50天,仅次于此前36天便火速过会的富士康。而在过会半个多月后,药明康德“反超”富士康,率先拿到IPO批文。究其原因,左俊义认为,这和药明康德将57.4亿元的募资金额降至21.3亿元,缩水高达63%不无关系。
财经专栏作家朱邦凌也认为,募资金额下降的同时,药明康德的发行市盈率降至22.99倍左右,达到23倍的发行市盈率红线以下,这无疑为后续的独角兽上市确定了一个标杆。
遭网上大规模弃购
不过,虽贵为网红股,5月1日,药明康德公布的IPO发行结果让市场有些颇为不解:
IPO发行结果显示,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32.28万股,弃购金额达697.24万元;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5634股,弃购金额为12.17万元。
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包销,其中华泰联合证券包销股份的数量为29.56万股,国泰君安证券包销股份的数量为3.28万股,合计包销股份的数量为32.84万股,包销金额为709.40万元,包销比例为0.3125%。
对于“A股首只独角兽药明康德遭大规模弃购”的观点,申万宏源为此特别发布研报进行了反驳,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林瑾、彭文玉认为,药明康德网上弃购绝对量相对较高,但弃购占比仅略高于均值0.03个百分点,网下的弃购占比和弃购量均低于今年以来均值。从药明康德网上有效申购户数来看,1421万户为最近4批新股相应户数的最大值,无论是网上投资者,还是网下投资者,对被市场贴上独角兽标签且成为我国IPO首家独角兽发行的药明康德的申购其重视程度不仅不低,而是相对较高的。
对于药明康德网上弃购量较高的主因,申万宏源表示可归咎于获配所需资金额较高,相对于网下投资者,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以中小资金量为主,其中不乏个别投资者因不能及时凑足足额资金而导致认购失败。
估值高企须警惕风险
上周五,《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明确指出将开展创新企业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试点。CDR办法以规章形式对存托凭证基本制度作出全面的统一规范,为“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打下了制度基础。
据安信证券预计,国家推进CDR进度之快远超市场预期,其背后反映了国家大力推进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预计首批中概股回归与CDR发行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业内表示,从中期来看,独角兽的回归对A股将有促进作用,独角兽一般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回归A股后有望带动场外资金入市,提升相关板块的估值水平,起到活跃市场人气的作用。
不过,在二级市场中投资独角兽企业同样面临着不小的风险。深圳一位券商资深研究员认为,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已经成为独角兽的企业IPO时一般估值较高,高估值本身蕴含着一定风险。另外在发展过程中独角兽企业同样会面临新冲击、新挑战,发展过程中如果产生失误业绩也面临下滑风险。
链接:药明康德回A之路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领先的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2007年,药明康德于纽交所上市。2014年总市值超过30亿美元。而在2015年8月,药明康德宣布私有化,正式踏上“一拆三”的归国路。美国时间2015年12月10日,药明康德从纽交所退市。
2015年5月,药明康德分拆旗下主要负责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生产服务业务的子公司合全药业,宣布挂牌新三板。2017年6月,主要负责生物制剂部分业务的子公司药明生物,宣布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从2018年2月6日预披露更新到过会,仅用了50天,仅次于此前36天便火速过会的富士康。而在过会半个多月后,药明康德成功“反超”富士康,率先拿到IPO批文。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于上交所挂牌上市。
(长江商报记者 张琪琪 综合报道)
责编:ZB